南方日報:為何會形成這樣的“舍利崇拜”心理呢?
汪海波:事實上,舍利引發的“強大震撼力”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物質文明迅速提高的今天,人們有意識地維修、發掘、保護佛塔過程中,在與傳統文化碰撞時暴露出的精神世界的空洞。
南方日報:那麼舍利對於現代社會有什麼意義?
汪海波:在佛教的歷史上,從古至今有許多有關舍利的記載和實物。舍利崇拜熱潮的興起未必是件壞事。舍利被認為是佛陀教法傳世的見證,是啟迪信心的聖物。
南方日報:除了從宗教角度分析的意義,其現實意義有哪些呢?
汪海波:舍利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範疇,全面深入認識佛教和舍利文化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在今天有時扮演著團結世界佛界、傳播友誼的和平使者的角色。比如法門寺的佛舍利去台灣巡展就有典型意義。兩岸都存有這個信仰基礎,也有舍利崇拜的熱潮,通過文化交流的方式,以宗教為紐帶,可以讓兩岸關係良性發展。
反對給南京扣“佛都”帽子
南方日報:那麼此次佛頂骨舍利問世,全球直播,是否也可以在世界範圍內達到積極效果?
汪海波:也存在積極的一面,但是我個人是不贊同開啟金棺,讓佛頂骨舍利暴露出來的。作為佛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的佛頂骨舍利,如果只是為了滿足一下人們的好奇心,讓地方政府搭台炒作,提高城市人氣,那麼宗教界和學術界都會有反對聲音。
南方日報:但是前幾次發現舍利,好像都向公眾公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