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王志遠。
|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佛教已經完成了中國化進程,並且與儒、道等思想文化互相作用,共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王志遠教授認為,佛教的眾生平等與儒家的“仁”的精神共同造就了中國人寬厚仁愛的品性,佛教思想中的“因果”二字更是縱觀中國歷史文化所不可避免的重要存在。同時,王志遠教授為我們梳理了佛教在中國的四個傳承,揭示了中國作為佛教第二故鄉在佛教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佛教在中國發展已經有2012年。公元13世紀以後,佛教在印度已逐漸消亡。中國成為佛教的第二故鄉,現在佛教在世界傳播的主流也是從中國傳出去的。
佛教在中國的傳承
佛教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1998年,我擔任“紀念中國佛教二千年組委會”的秘書長,有關部門在紀念活動的批示上加了四個字——“隆重熱烈”,這是出乎我們意料的重視。這種重視其實也反映了中國人最基本的看法,我們已經把佛教看成是自己的宗教、文化了。
公元前2年,西漢哀帝年間,博士弟子秦景先(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是為佛教初傳標誌。至今,佛教在中國發展已經有2012年。公元13世紀以後,佛教在印度已逐漸消亡。中國成為佛教的第二故鄉,現在佛教在世界傳播的主流也是從中國傳出去的。南亞、東南亞地區有從印度傳出的南傳佛教,但是無論從數量、規模、典籍的保存等各方面來說都沒法和中國相比。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佛教在中國發展並向越南、日本、韓國延伸,形成整個東亞大的佛教文化圈。並且早期從日本,現在又從中國向歐洲、美洲傳播,所傳的佛教都是以中國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