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挺進創意時代:“中國製造”期待蝶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6 09:47:49  


能否終結廉價勞動時代,攸關“中國制造”國際競爭力之強弱。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美國《僑報》6月16日載文《挺進創意時代:“中國製造”期待蝶變》,文章說,富士康,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之一,今年不斷發生令人扼腕的跳樓事件,再次引發了海內外對中國廉價勞動的反思,為中國勞工伸張權益的呼聲也日趨強烈。而事實上,能否終結廉價勞動時代,也攸關“中國製造”國際競爭力之強弱。

  撇開自身的管理漏洞(如已被媒體揭露的軍事化管理、超低薪和超時加班等問題),過度依賴低廉勞動力的富士康正是整個中國製造業的縮影:沒資金、沒技術、沒品牌,只能貼牌生產。儘管衣食住行隨處可見“madeinchina”,卻都是“國外知名品牌”(中國商務部的報告表明,目前國際市場上中國名牌產品所占比例不到3%),中國只落得一個“世界工廠”(更準確的評價應是“加工廠”、“生產車間”)的名聲。中國製造業規模龐大(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值中所占比例已達15.6%,僅次於美國),但不掙錢,或者是幹多掙少,動輒掉入“8億件襯衫換一架空客A380”的市場交換,拼盡力氣耗盡資源去賺那利潤中的1美分,卻被“國外知名品牌”輕輕鬆鬆拿走其餘99美分,無奈感嘆“人家吃肉,我們啃骨;人家吃米,我們吃糠”。

  眾所周知,對一家現代企業而言,一般擁有六個環節:第一是產品設計,第二是原料採購(供應鏈),第三是生產環節(品質或質量),第四是顧客確認(專業化),第五是品牌建設,第六是終端渠道。對於一個產業而言,也是如此。放眼當今世界貿易,美國人在賣專利,歐洲人在賣技術,而中國人停留在價值最低、也最沒有效益的生產環節,只能賣產品。

  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均缺乏,只有大量廉價勞動力,採用勞動密集型生產、貼牌加工、三來一補等形式搶占市場,尚情有可原——中國正因此用30年完成了別國需要100年、2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但長居世界產業鏈的底端,完全依附於客戶,靠訂單生存,中國企業只會喪失競爭力和話語權,除了辛辛苦苦為他人作嫁衣,使中國工人的就業受制於訂單的多少,更導致“中國製造”屢屢成為貿易糾紛的替罪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