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闖關
6月9日,聯合國氣候談判近4年來的掌門人、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荷蘭人Yvo de Boer登台做出告別發言,號召大家“求同存異”,在年底的墨西哥坎昆大會再創里約地球宣言、京都議定書、巴厘島路線圖的輝煌。
荷蘭人的此番話迫不得已。一周前,小島國聯盟在一個閉門會裡提出要求秘書處準備一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oC 的可行性技術報告,試圖將這個在哥本哈根就引起過軒然大波的數字再一次引入談判。
此後第二周,此建議演變成一場小島國和脆弱國家與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輸出國之間的公開對抗。此前小島國一直占據道德制高點,此次遭遇沙特等國阻擊之後,引發現場代表、NGO的強烈反彈。有人私下甚至把沙特的會議牌子掰成兩半,扔向馬桶,拍了不雅照片,意指“馬桶堵塞”。此舉引發沙特震怒。
這些花絮夾雜在一起,讓這場談判更平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大會結束前一天晚上,長期合作行動工作組主席的“非文本”第二稿拖到晚上10點終於出台,較上一個版本有所删減。比之之前的抱怨,這天,會場裡已經開始聽得一些質疑。
6月11日,這種質疑聲至頂。當天上午,發展中國家閉門磋商良久。延期兩次後,長期合作行動工作組大會終於到了下午3點多,才正式開始關於“非文本”的討論。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各國的寬容與耐心顯然比想象中要少很多。發展中國家指責這一版“非文本”更不平衡,特別是未能將簽了京都議定書和沒簽的發達國家之間的減排責任區別開來,可能對“京都議定書”的談判進展帶來負面影響。
事實上,在走廊對面,與“長期合作行動”平行展開的談判幾乎毫無進展。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國對於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意興闌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