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文物保護要為江山留勝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6 00:13:01  


 
  而當造假成為普遍的“工具理性”、無傷大雅的社會選擇時,我們又如何相信造假者會真誠地做出反思?又能指望多少人將之奉為前車之鑒?它又會助長多少造假者“被抓倒黴、沒抓繼續”的僥幸心理?

  多次看到國外商人因出售偽劣食品自殺的報道,這樣的方式未必可取,但它卻傳遞出我們甚為匱乏的“恥感文化”。這種文化不僅羨慕世俗的成功,更敬畏內心的道德。從這個角度,我們在批判某一造假者時,更應從社會宏觀層面,反思功利的輸贏文化,遏制“恥感文化”的失靈。否則,即便是痛打了某個造假者,改變的也只是局部的利益權衡,或者讓後來者包裝得更加精美隱蔽罷了。

  當然,對於某些造假者來說,“恥感文化”或許暫時不管用,這就需要同時把“畏感文化”建起來。既然造假是為了牟利,那麼就需要一種“打假經濟學”,通過懲戒機制讓造假者得不償失。

  此外,既然一些造假者有用武之地,比如假發票之於貪腐型報銷,假文憑之於潛規則提拔,那麼就應該從腐敗的源頭抓起。既然一些造假行為與“審批不嚴”、“監管缺失”密不可分,那麼就要在制度上堵住這些漏洞。

  在這個意義上,面對造假事件,我們在看到某個人身敗名裂的同時,更要開啟內心深處的道德律;換言之,它不僅是一種事實判斷,更應真正成為一種價值判斷,引導我們對身邊每一次造假行為、每一個制度漏洞都保持足夠的警惕。畢竟,一個只懲罰“倒黴蛋”的社會,是不會有真正的道德覺悟和規則意識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