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大不同” 大公稱理念和方法有差異
在三大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中,美英等西方老牌經濟大國的信用等級歷來是AAA。但在大公資信此次推出的50個國家的信用評級中,和三大評級機構發布的信用評級相比,級別存在顯著差異的國家達27個,占總數的54%。這50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合計占到世界經濟總量的90%。
關建中認為,產生上述差別的具體原因在評級理念和方法,“大公不以意識形態劃界,持平等維護國家信用關係各方利益的根本立場。”而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的標準則是政治、經濟、財政、貨幣政策及外匯資產。
記者從三大評級機構的網站了解到,其評級標準和業務模式“大同小異”。以標準普爾為例,其長期債券信用共設10個等級,短期債券信用6個等級。
今年4月,標準普爾將希臘的長期和短期主權信用級別分別降為BB+和B。這兩個級別都可大致解釋為,希臘的債務償還能力脆弱,希臘的債務危機由此爆發。
業內人士稱,表面上看,三大評級機構通常依賴於公司的信用評級模型來評估風險。除了按照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趨勢、政治因素、對外貿易、國際收支情況、外匯儲備、外債總量及結構、財政收支等影響國家償還能力的因素進行分析外,還要考慮到金融體制改革等所造成的財政負擔。
“但在具體的過程中,三大評級機構都極具操作空間。”業內人士稱。
對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巡視員、“信用評級與國家金融安全”課題組組長吳紅介紹說,長期以來,美國評級機構有意壓低中國的信用評級,增加中國的海外融資成本。
目前國際三大評級機構通行的是,將舉債能力作為一個國家信用評級衡量的核心標準。關建中則認為,支撐國家償還債務的根本是該國財富創造能力,而並非舉債能力。關建中列舉了大公資信國家信用評級標準的幾個核心要素:國家管理能力、經濟實力、金融實力、財政實力和外匯實力。
其實,上述標準之差也反映了債權國和債務國立場之別。
關建中認為,美國奉行的評級標準都是在維護債務國的利益,“由債務國來對債權國國家主權信用進行評級,簡直就是本末倒置!”關建中認為,還原到最基本的信用關係概念,由債權國對債務國進行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才是正理,債權國理應掌握主權評級的主動權。
除了評級理念和方法之外,大公資信認為其在評級流程上與國際機構基本一致,數據也採用世界銀行、各國統計局等官方公開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