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展壯大起來的企業,已深深根植於這塊創新的土壤
其三,深圳營造的創新創業氛圍,一大批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現代化大企業在深圳發展壯大,這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華為、中興、騰訊、比亞迪等一大批企業,在深圳從零做起、成長壯大,如今代表民族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正是他們這些擁有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企業,成為深圳經濟增長的動力,推動著深圳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向前進。
“所以說,看深圳的經濟,不是簡單地看8200多億元的總量。其實,這個數字的內涵、質量和競爭能力大有學問。”王榮建議在座的媒體朋友去採訪深圳的企業家。“我們很多企業家發自內心地說,只有深圳才使得這些企業成長並壯大起來,如果當年不來深圳,也許就不會有今天這樣一個大規模的、自主創新型的企業。所以說,那些在深圳成長起來、已做得很強的企業,雖然會不斷在全國、全球布局,但根一定會在深圳,因為它們的發展已經深深根植於這塊創新的土壤。”
第四,深圳用30年時間初步建設起了一座有著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這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如今的深圳,城市功能完備,交通發達,人民生活相對富裕,生態文明建設成就顯著,雖然她還不是那麼成熟,但她的活力和城市規模、影響力,如今已能和那些百年、千年城市相比較。在政治、社會、文化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深圳也有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
深圳也有“成長的煩惱”和“轉型的陣痛”
王榮說,站在30年這個時間節點和新一輪發展的起點上,深圳也確實有“成長的煩惱”、“轉型的陣痛”。首先就是經過30年發展,大部分人圓夢之後如何再造幹事創業的激情?這需要我們在新30年裡,繼續營造當年那種想幹、敢幹、快幹的創業氛圍,繼續營造孔雀東南飛的人才環境,再造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這是深圳繼續發展、繼續創新、繼續改革不可缺少的環境條件。
其次,是發展遇到的資源瓶頸問題。經過30年的發展,深圳下一步的發展面臨土地等資源瓶頸,雖然特區已擴大到全市範圍,但與很多城市比,還是顯得空間狹小。這可能是今後發展的一個不足,但更可能成為我們率先走出科學發展道路的動力。如果我們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伐,深圳發展的空間和潛力依然很大。因為跟香港、新加坡等先進城市相比,深圳無論是總量、質量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作為特區,深圳完全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在30年的起點上當好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其三,是如何繼續“特”的問題。過去特區發展的很多政策條件,已經逐步喪失了。城市之間的競爭更趨平等。在這種情況下,深圳的發展更要靠我們自身的創新,要靠我們自己來營造“特”,通過新時期自造的“特”,讓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繼續得到更好、更快的推動。
正因為這樣,深圳在新的30年的起點上,積極地謀劃未來的發展,確立了“努力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的奮鬥目標。這是我們未來30年要努力的方向。我們要繼續發揮好特區的功能,在科學發展的成績上求“特”,力爭科學發展的成效更大。我們要通過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來引領現代產業,引領現代生活,把深圳努力打造為一個可以與新加坡、香港甚至歐美現代化城市媲美的先進城市。在現代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國際化,讓深圳成為一個國際交流的平台、國際先進要素聚集的城市。
在會上,天津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王宏代表重點城市黨報采風團發言,暢談了幾天來在深圳採訪、采風的收獲和感受。
市領導王京生、王毅參加了座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