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這位老人提供的線索令曹傳鬆更加感到震驚。
原來,這裡的地名叫城頭山,相傳很久以前,這片高崗之上曾經建過一個都城,有東、西、南、北四個門,什麼年代已經說不清了。
當時,湖南境內還沒有發現過一座古代的城址,如果城頭山這座古城是確鑿無疑的話,那將是一個驚人的發現。
欣喜異常的曹傳鬆立即打電話把這個情況向省博物館考古部作了匯報。
何介鈞是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時任湖南省博物館考古部的負責人,在接到曹傳鬆的報告後不久,就專程來到了澧縣城頭山。
何介鈞和曹傳鬆開始分別在高崗的不同位置進行散點式的初步探測。
他們發現,在高崗不同區域的水平層面大致都可以找到相同的歷史文化層,說明這片土崗應該是一個整體。然而,隨著深度不同,土質卻開始發生變化,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表現出來。
顯然,墓葬是不具備這種特點的,只有經歷歲月變遷的城址才可能有這樣的特征,探測的結果強化了他們對城址的判斷。
一天,高崗下的水塘忽然引起了曹傳鬆的注意,來去多少次了,眼前的水塘還是原來的那個水塘,這一次他卻感到了不同:這似乎不僅僅是個養魚的水塘,很可能是和古城配套的一項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工程!
曹傳鬆沿著高崗外圍走到了水塘的盡頭,殘墻下是南岳村生產隊長鄒先民家的一片稻田,曹傳鬆決定找他了解情況。
鄒先民告訴曹傳鬆,開闊的水域並非是專門挖開的水塘,從他記事起就是現在的樣子,而且是環繞著這片高崗的。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他曾經帶領村民把東面和南面的水塘填平,改造成稻田,只留下了西北的一片作為魚塘之用。
鄒先民的解釋立刻解開了曹傳鬆心中的疑惑,同時也印證了自己的判斷,曹傳鬆說:當時自己就很敏感地感覺到,這個水塘就是護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