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核心提示:《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並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作為華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寶,《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兵書,更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
一、知
《孫子兵法》6074個字,出現最為頻繁的是哪一個字?是“知”字。共出現了79次。在《孫子兵法》13篇中,只《勢篇》與《行軍篇》中沒有“知”字。如果作為名詞,“知”的意義即為知識。比如,孫子認為: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性要從五個方面分析,即“道、天、地、將、法”。只有對這五個方面的問題了解得清清楚楚了,才能夠勝利。孫子在《火攻篇》裡講的“知”,更顯露出知識的含義。他說:“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打仗靠力量,但不是靠蠻力。它需要知識,僅火攻就有五種方法。古代中國人早就懂得研究風向知識了,並把研究風的學問,叫做“風角”。
古代社會早就認識到知識與戰爭的關係。漢成帝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叫任宏,他把兵書分成四大類:權謀、形勢、陰陽和技巧。其中陰陽學講的就是軍事氣象和軍事地理等方面的知識。當然,陰陽學也有許多迷信的東西。諸葛亮對陰陽學知識非常熟悉,他不止一次地運用陰陽學知識打仗。著名的草船借箭故事講的就是他巧借自然氣象,不用絲毫成本,不傷一兵一卒,就從敵人那裡獲取10萬支好箭。正因為知識能夠讓軍人打勝仗,所以自己的敵人才不願意你掌握更多的知識,有時甚至會採取非常手段殺了有知識的人。周瑜見諸葛亮把東風給借來了,大驚道:“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不能留著他,否則早晚是我們東吳的禍害。”他派丁奉和徐盛去殺諸葛亮。諸葛亮是何許人也!早就跑了,還是技高一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