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次規劃因缺乏指導性,使城市建設超越規劃範圍而出現了無序蔓延的狀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劉欣葵等編著的《首都體制下的北京規劃建設管理》一書(下稱《首都體制》),對1983年版和1993年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作出評價。
由於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被迅速突破,上述兩版總體規劃成為“短命”規劃,期限未到即須重修。突破了人口規模不會直接導致規劃重修,只有用地規模被突破了,才構成重修理由。儘管人口規模的預測在規劃編制中舉足輕重,但總體規劃在執行過程中,其核心任務是引導城市建設布局和調整土地利用,建設用地一旦告罄,規劃便失去意義。
因此,人口規模被提前突破,並不意味著北京2005年版總體規劃被提前終結。這一版總體規劃提出2020年北京市建設用地規模可達1650平方公里,只有這一規模被突破了,才有理由開始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
2003年,北京市城鎮建設用地約115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約101平方米。其中,中心城人均建設用地約76平方米,遠郊區人均建設用地約162平方米。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首都和經濟特區城市的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宜在105平方米~120平方米之間確定。2005年版總體規劃採取了人均建設用地標準的最低限105平方米,體現了“嚴格控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原則”。
城市的人口規模與其經濟規模、用地規模有著對應關係。在常住人口達到1972萬人的2009年,北京人均GDP首破1萬美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北京市的經濟增長與房地產業關係密切。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一、二、三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分別為18.5億元、164.6億元和1973.1億元,占全社會投資比重分別為0.9%、7.6%和91.5%;在第三產業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為1251.6億元,占第三產業投資比重為63.4%,比上年同期高出11.3個百分點。在這樣的經濟結構和發展趨勢之下,建設用地規模被提前突破,也不會令人驚詫。
未導致“全市一盤棋”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曉晨日前在調研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情況時說: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五年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總體情況比較好。但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要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目的、總體把握,依據專家評審成果,從戰略高度解決總體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005年版總體規劃基於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市建設的經驗總結,提出整體保護舊城、重點發展新城、調整城市結構的戰略目標,要求“逐步改變目前單中心的空間格局,加強外圍新城建設,中心城與新城相協調,構築分工明確的多層次空間結構”。這一願景在目前人口規模被提前突破的情形下,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實現,應當是重點評估的內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