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中心城。總體規劃雖提出要把中心城(以舊城為核心、占地約1085平方公里的規劃市區)過度密集的功能和產業向新城疏散,但在中心城範圍之內,中央職能仍以不可阻攔之勢進行著空間擴張,兩大金融貿易區也展開了空間競賽——位於西城區的金融街去年邁開西擴步伐,其核心區將從原規劃的1.18平方公里拓展至2.59平方公里;位於朝陽區的CBD去年宣布東擴計劃,將在未來6到8年內,完成占地3平方公里的拓展區建設,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CBD。與中心城高度關聯的重大建設還包括2009年11月北京市公布的《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根據該項計劃,未來3年,北京將投入2900億元,對崇文、宣武、豐台、房山和大興5個區的基礎設施、園區建設、民生工程加強發展,打造“一軸一帶多園區”的城南產業發展格局。這2900億元投資規模,與北京市為舉辦奧運會投入的2800億元相當,後者分7年實施(2001-2008年),前者要在3年內完成,且規模多出100億元,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最後看新城。總體規劃確定重點發展位於東部發展帶上的通州、順義和亦莊3個新城,使它們成為中心城人口和職能疏解及新的產業集聚的主要地區,形成規模效益和聚集效益,構築中心城的反磁力系統。但在目前中心城功能持續“聚焦”的情況下,這3個新城的反磁力難以形成。最大的懸念是功能規劃與中心城幾乎同構的通州將如何發展。在2005年版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曾有學者提出將通州設為新的中央行政區,以帶動城市結構的調整,這一建議未獲采納。總體規劃將通州確定為“中心城行政辦公、金融貿易等職能的補充配套區”,它顯然無法與中心城展開同樣內容的競爭。今年1月,北京市規劃部門發布消息:將在通州建設一個北京最高端的商務中心區。但在中心城內金融街西擴、CBD東擴的背景下,這個“最高端的商務中心區”建設將遭到巨大挑戰。最危險的情況是,不斷自我膨脹的中心城如果吸幹了通州的發展養分,後者就可能淪為一個巨大規模的睡覺城。
2009年12月,北京地鐵開始在早高峰期對5號線的重點站進行限流。此種做法,被迅速推廣至地鐵八通線、13號線。
這些地鐵線因承擔在郊區居住的工作人口進城上班的通勤任務,每天都上演著“春運”般的場面。為確保安全,一些重點車站不得不通過建立導流圍欄、改變閘機方向等方式減緩乘客進站速度。
儘管如此,早高峰進城方向的地鐵車輛,總是在上游車站就被“擠爆”,沿途車站乘客擠不上車成為一大問題。
“北京交通進入最痛苦時期,”當地媒體發表評論。今年4月,北京市政協的調查指出,北京市每天堵車時間已由2008年的3.5小時增至現在的5小時;軌道交通不堪重負,5號線日客流量達80萬人次,已接近2032年的遠期預測客流;交通擁堵範圍正由市中心區向外圍和放射線道路蔓延。
交通專家發出警告:如果不繼續實行綜合措施緩解擁堵,北京市擁堵指數將接近於“9”(最高為10,最低為1),整個路網將處於嚴重擁堵的情況。
可以預見的是,上述進出城交通的擁堵現象還將加劇——檢討近幾年北京舊城、中心城、新城的建設情況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單中心空間結構仍保持著強大的發展慣性。
“2005年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中心城人口基本不增長,但增加148平方公里的用地,同時加強金融商貿等核心經濟功能及其用地調整,這本身就是矛盾的,”《首都體制》一書指出,“結果必然是中心城經濟功能強化、就業人口和建設容量增加,而居住功能外遷,加劇職住分離和潮汐交通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