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秋興的“南方革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3 00:19:15  


楊秋興想要獲勝,顯然還有需要努力的空間。
  中評社╱題:楊秋興的“南方革命”,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大學教授

  在台灣綠營人士的心目中,普遍對“南”或“南方”有一個特殊的偏好,或者說具有一種特有的情結。這裡可以舉三個例子來印證:一是,以刊登台獨人士文章為主的網路媒體,他們稱為“南方快報”,這個“快報”還標舉著是“屬於台灣派所共有的網路媒體”;二是,對於台灣原住民的語言被稱為“南島語系”,而且經過研究的結果,整個太平洋南方的語言大都屬於“南島語系”,而所有的“南島語系”的發源地還是在台灣;三是,支持民進黨的重要票源都在台灣的南部,所以“北藍南綠”似乎已經成為台灣選舉一種不變的規律。

  這種定型的觀念,不僅存在民進黨,國民黨似乎也認定這是他們在選舉中最難以跨越的規律,所以在決定五都選舉提名人選時,國民黨幾乎是把重兵部署在北北中,而在南、高兩市看得出來國民黨是有意打一場“犧牲打”,以致於提出兩個有點不孚眾望的人選,這樣面對民進黨在南部處於分裂的困境時,國民黨也討不到便宜。

  如果當初國民黨用心把胡志強改提名到高雄市參選,把朱立倫提名到台南市作戰,這樣現在才會真正讓民進黨頭殼發燒。但國民黨一開始就抱定一種“犧牲打”的策略,讓民進黨能夠好整以暇,即使面對分裂的惡劣選舉環境時,也沒有強大的威脅感存在。那麼民進黨面對南部的分裂,為何又不驚惶呢?這是有必要從更深層的地方說起。

  楊秋興為何跳出來參選

  要討論高雄縣長楊秋興為何跳出來參選,我們有必要來回顧一下今年3月份我在《中國評論》月刊所刊登的那一篇“民進黨五都市長人選出線的怪現象”文章,在那篇文章裡面我就已經先行預測楊秋興不太可能在民調中出線,因為這是“一軍、二軍的問題,沒有全台灣性主流媒體鎂光燈的照射,楊秋興再怎麼努力,總像是地方型的政治苦力,不具有一個大都市領導者應有的架勢,他想要在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中獲勝,顯然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

  既然我在2月寫這篇文章時,就已經看準了楊秋興不太可能在民調上超越陳菊,相信楊秋興也不可能不會想到這個結果,但既然願意參與民調初選,為何他又不服輸的選擇跳出來參選呢?原因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同志相殘,一種是國民黨虎視眈眈下的壓力所造成。

  先從第一種同志相殘的情況來看,在民進黨以民調初選以前,楊秋興為了跟陳菊區隔屬性,所以雖然兩人都是出自民進黨的新潮流系,但楊秋興卻一再宣示已經跟陳菊“分流”,也就是聲明他已經退出新潮流系,不再是新潮流的成員,這就種下新潮流系會把他趕盡殺絕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民進黨的新潮流系,它的組織源自於列寧式政黨,這種組織在台灣發展以後,更像是黑幫組織,他們有嚴密的組織制度,以及人才培養的管道與方法,所以每一個參與這個組織的人想要退出,就有點像黑幫一樣,不是你說要走就可以走。在“艋舺”電影中所描述的“本省卦”萬華黑幫,一個要想脫離幫派者,通常都會被當成是一種“背判”,幫派成員可以運用各種理由對他進行狙殺,直到他流血死亡為止,所以進入幫派容易,退出幫派難。

  新潮流系對於聲明退出派系者,一樣採取“狙殺”的手法,所不同的是,幫派對退幫成員的狙殺,一定是讓他流血倒地。新潮流對主動退出派系者,則是要讓他難以在台灣政壇上立足,不要說是留在民進黨內,就是“叛逃”到國民黨,也一樣會“追殺”他到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所以任何退出新潮流系者,他們沒有一個有好的政治下場。

  楊秋興就是最新一個沒有好政治下場者,他以前是在新潮流系的支持下,可以從容的在高雄縣長的位置上呆上9年。如今他既然聲明退出新潮流系,新系當然會“狙殺”他到底,他們應用各種力量對楊秋興的支持者斧底抽薪,也對跟隨楊秋興的人全面封殺,這就讓楊秋興面臨“狗急跳牆”的抉擇。他如果不站出來參選,他與他的班底,甚至是有力的“樁腳”,都可能很快的在高雄縣的政壇上消失,所以除了孤注一擲之外,別無選擇。

  楊秋興在初選失敗以後所面臨的第二種“國民黨虎視眈眈下的壓力”,恐怕也是他非跳出來參選不可的原因。要知道,任何一個在地方上擔任9年縣長的人,不可能在施政措施上沒有任何的疏失,即使他不貪,但行政上的瑕疵,也可能讓他一退下縣長的職務,就可能跟阿扁一樣的轉進牢籠。

  最顯著的例子是,在他任內最得意的建設,就是跟台灣燁聯集團所弄出來的“義大世界”。那麼大的投資項目,是否有土地變更的問題,或者環境評估上的瑕疵,恐怕都逃不過國民黨的法眼;只要有任何的瑕疵,即使楊秋興不貪汙,也可能被國民黨施“法”追殺到底,楊秋興想要全身而退的可能性並不高。所以這時候跳出來參選,送給國民黨一個“人情”,只要這次他選得不差,即使沒有選上,也許未來跟國民黨還有合作的空間。

  國民黨雖然在高雄縣有王金平和林益世這些老少派的政治人物,但因長期沒有在高雄縣執政,他們一直無法自行培養出可以競逐縣長的人物,外加高雄縣市合併,國民黨能在兩地合一的地方再找出一個有力的政治人物獨當一面,恐怕20年內都很難辦到。所以未來如果能夠跟民進黨培養出來的政治人物合作,甚至把他拉攏過來,應該是一種政治捷徑。因此,楊秋興這次跳出來參選,必然是要做出姿態,累積未來可以跟國民黨討價還價的籌碼。這樣不但可以自保,起碼還可以保持他在高雄市的政治熱度。

  這種情形似乎也發生在台南市長許添財的身上,所不同的是,許添財屬於阿扁的“正義連線”,他不是新潮流系的成員,必須等到阿扁跟呂秀蓮表態是否支持,才能決定是否跳出來參選;沒有阿扁的支持,許添財想獨力在台南市有所作為,恐怕很難。這也是許添財遲遲無法做出決定的原因。

  楊秋興在高雄市的“深淺”

  楊秋興既然已經決定跳出來參選,那麼我們就來評估他對這次高雄市長選情影響的“深淺”,或者說是對整個選情影響的力度有多大吧!

  這裡我們就從“地緣政治”談起。高雄縣市的地理劃分頗為奇特,它不像台北縣市有一條淡水河分隔,既沒有山川隔絕,也沒有任何自然障礙物作為區分,許多人來往於高雄縣市,常常不知道跨過一個街道,就已經穿越了縣市的交界。

  雖然縣市之間沒有任何的阻隔物做為分界,原本應該可以很容易融合,但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高雄縣市的“政治分界”一直有著相當不同的面貌,這當然跟地方的經濟發展不同所致。舉例來說,在高雄市儘管一樣有選舉進行,但這個城市就是形成不了地方派系。國民黨方面過去雖然有意培植當地老政治人物像陳田錨、王玉雲等家族政治作為在地的“派系”,但最終仍然無功而返。王玉雲最後甚至因為經濟問題跑到大陸經商不敢回台,只有陳家在當地還有一點點的政治影響力。

  高雄市無法形成政治派系,當然跟它的發展有關。高雄市是一個工業發展型的都市,外來人口比在地人口多很多,而且因為是工業與港滬都市,所以外來就業人口以勞工為主;國民黨威權體制時期,也曾期望以“國營事業”做為基地,把這群勞工轉化成為支持國民黨的力量。

  然而,高雄市的工業發展從1960年代開始是以加工出口區作為發展的第一步,當時在加工出口區的勞工是以女性為主,過去一些台灣的懷舊電影,只要一拍到當時的情景,大都免不了有一個在黃昏時候,會有綿綿不絕的一大群下班女工騎腳踏車返家的鏡頭。所以,這個在1960年代開始發展的都市,而且當時是以女工為主的都市,就讓國民黨的組織力量難以發揮,畢竟女性對政治事務的冷漠,使得國民黨無法著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