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CCTV新聞《每周質量報告》2010年9月11日播出節目:《小龍蝦事件追蹤》,以下為節目實錄:
共同打造高質量的生活,歡迎收看《每周質量報告》。9月5日,我們欄目播出了《小龍蝦疑雲》,對南京等地消費者食用小龍蝦之後出現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事件進行了報道,在節目中專家指出分析認為:導致消費者食用小龍蝦患病的原因很可能是某種未知的生物毒素。本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這一事件的調查進展情況,專家經過綜合分析後得出結論,這次南京出現的橫紋溶解綜合征是一種名為哈夫病的疾病。我們欄目的記者獲准獨家進入了相關的檢測機構,採訪拍攝了實驗室檢測過程。來看今天的記者調查。
【正文】
發布會上,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吳永寧指出,通過初步的流行病學調查,結合臨床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以及臨床會診意見,專家綜合分析認為,南京相關的個體出現的一過性橫紋溶解綜合症與國際上報道過的哈夫病基本一致。
【同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 吳永寧
南京地區發生的與食用小龍蝦相關的橫紋肌溶解綜合症患者,具有與哈夫病相似的流行病學特征或臨床表現,如病前4到13個小時均有食用較多小龍蝦的歷史,這個攝入的小龍蝦十只以上,主要的症狀為肌肉酸痛,沒有發熱或關節疼痛,沒有神經麻痹,僅個別出現惡心症狀,臨床檢驗發現患者肌酸磷酸激酶進行性的一過性升高。具體的致病原因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正文】
專家介紹說,哈夫病是由於1924年最早發現於波羅的海的哈夫港灣而得名,在此之後的10多年裡,整個歐洲共發現哈夫病上千病例。自哈夫病發現至今的80多年時間裡,全世界發現的2000多例哈夫病患者都是零星發現的,具有高度散發的特征。因此,要找到哈夫病的病因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目前,我國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從南京幾大批發市場抽取的來源於不同地區的小龍蝦樣本,進行致病因素的逐一排查。
【同期】江蘇省疾控中心理化檢測所所長 馬永建
能引起橫紋肌溶解症的藥物很多,譬如有心血管的藥物,有這個β興奮劑的藥物,那麼因為我們考慮這些藥物,因為量比較大才能引起橫紋肌溶解症,那麼我們考慮可能是不是因為由於這個,我們考慮這幾個物質屬於是飼料類的,有可能是不是因為通過飼料的生物鏈而引起,(在)那個龍蝦(體內)的積蓄能夠引起人體的中毒。
【正文】
檢測過程中,樣品小龍蝦被粉碎成細漿,通過有機溶劑提取出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在去除雜質後,樣品被制成溶液,通過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法進行檢測。以判斷小龍蝦體內是否含有莫能毒素等直接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化學物質。
【同期】江蘇省疾控中心理化檢測所博士 劉華良
我有兩個判斷條件,第一看它跑的快慢,它就從這邊進去,到這邊出來,你比如說我的莫能菌素是5.21分鐘出,我這個是有,通過標準進去,我因為知道它是5.21出,那麼我做樣品也是看5.21出不出。第二個判斷如果你已經出了,那也不一定是,我還要看你的質量數是否對,那麼莫能菌素質量數是693.5,那麼我這個儀器可以做到比較很精確的小數點後四位,那麼這樣的話就是選擇性非常強,一般不會錯。達到這兩個條件,基本上我們就判斷,有還是沒有。
【正文】
不僅僅江蘇疾控中心,中國疾控中心和北京疾控中心等單位,也對提取的小龍蝦樣本以及患者的血樣和尿樣採用三種不同方法進行檢測,最終得出了完全一致的結論。
【同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 吳永寧
進行了900多種有關化學物質的篩查,均沒有發現市場中采集的小龍蝦中存在已知可疑的或者可以導致橫紋肌溶解的化學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