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足球傷透了球迷的心,“永遠年輕”已經不能解釋這個領域的無休止失敗。 |
“我確實有點人脈”——他們是從哪來的
孫衛在亞運會上的一句“我確實有點人脈”,將問題的焦點轉移到了一個更加深刻,也更加不為注意的方面——教練員的選拔機制。在追究一個教練責任之前,先搞明白他是怎麼上到這個位置上的,誰來決策、依靠什麼決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早在2007年,就有教練提出“最後,李霄鵬、李明不知道憑什麼就成為國足教練的,李霄鵬還沒拿到教練A級證書。所以我要在會議上呼籲,看看是不是足協在國家隊教練任命上,確立一種選拔制度”。
但是,3年過去了,“選拔制度”呢
我們看到的現實是,無論是足球、籃球和排球,國家隊的選帥工作在“競聘上崗”的幌子下,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匪夷所思的結果。2009年,中國足協組織了熱熱鬧鬧“選帥競聘”,一時間,關於公平、公正選拔的報道滿天飛,但當大家把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福貴蛋高(沈祥福、吳金貴、殷鐵生、高洪波)”誰能當上足球國家隊、國奧隊主帥的問題上時,孫衛等一群助理教練則通過不知什麼樣的方式一同“入圍”。一段時間之後,這些看似隨意的任命產生效果,在“透明上崗”的劉春明因教練資格原因沒能就任後,孫衛順勢走上前台,或許憑借的就是他所說的“人脈”。
在郭士強競聘男籃主帥職位時,原本的王非、李春江、郭士強、閔鹿蕾“四強爭霸”由於非常“偶然”的因素——王非退出,李春江無法到現場,閔鹿蕾提前退場——變成了郭士強的“獨角戲”。這些因素是否真的“偶然”。
關注度最高的兩支隊伍尚且如此,三大球其他國字號隊伍中有沒有“潛規則”,就更是無人問津了。
很簡單的邏輯推理,一兩件產品出了問題,還可以說是偶然性的。大部分產品都除了問題,那麼,這個生產過程本身就存在重大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