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女排英風不再,令國人追憶他們前輩的輝煌。 |
根基之弱 豈是換帥所能彌補
雖然亞運會上,男籃、女籃、女排等隊伍依然是奪冠的大熱門,但是三大球在國際舞台上的疲軟,已經是明擺著的事情了。
業內人士認為,“少帥”危機背後,實際上是三大球偽職業化、青少年根基孱弱的病根在隱隱作痛。
中國體壇少帥成功案例不少,比如劉國梁、黃玉斌、李永波、蔡振華等,他們為什麼都能功成名就根本原因是這些項目皆為中國傳統強項,底子很厚,只需“保持優勢”。
目前遭遇“危機”的三位少帥多少令人同情,根基之弱是中國三大球的通病。中國球迷很多,但足球人口很少。目前在中國足協注册的足球運動員人數為25823人,雖比幾年前的7000人多出很多,但相對於德國的650萬、英格蘭的800萬、西班牙的350萬以及近鄰日本的110萬,我們中國的足球人口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籃球人才庫也日益緊縮,CBA中除了一兩支球隊還在潛心經營青少年梯隊,絕大部分俱樂部的後備力量培養仍只是在應付“准入制”。這直接影響到了一度在亞洲或是世界範圍內引以為傲的男籃國青隊,最近幾年,他們在世青賽的成績從來都在十名開外。
排球的現狀更是岌岌可危。北京奧運會後,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公布的數據則更加令人吃驚:“現在中國女排一線專業運動員少得可憐,只有不到400人。”國家隊組建只能從這400人中挑選出18人參加集訓,之後再精選出12人征戰世界大賽。
所以,在根病沒有祛除的情況下,頻繁換帥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少帥“下課”也是必然結果,即使讓卡佩羅執教國足、菲爾傑克遜執教男籃也無濟於事。對於中國足球的現狀,連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也表示“我們沒有現成的解藥”。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三大球要穩定健康地可持續發展,必須拋棄急功近利的競技“政績”觀,扎扎實實從基層青少年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而不能只靠國家隊四年一次的奧運會、地方隊四年一次的全運會來衝擊。
廣州亞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再次拿金牌拿到手軟,但是,三大球的成績,是永遠無法替代的。希望三大球少帥“危機”暴露的根本問題能夠引起相關項目決策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視,而不是每一次失敗就將全部的責任都推到教練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