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南中國海演織出問題網 美國的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2 00:19:51  


 
  二

  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就亞洲政策發表演講,明確指出美國的西太平洋防線是從阿留中群島開始到日本列島,然後通過琉球群島(沖繩)延至菲律賓。據此,不僅朝鮮半島,而且菲律賓以西的南中國海也被排除在其防線之外。但是,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派出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並於1950年12月同法國及印支三國簽署了《印度支那共同防禦援助協定》。由於美國企圖更多地干預印度支那事務,南中國海地區在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中的重要性隨之得以明顯提升。

  1951年1月,美國強調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務範圍應該是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近海島嶼鏈”,這條防線顯然超出了艾奇遜1950年1月提出的美國防務範圍。八九月間,《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澳新美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以及《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相繼簽訂,美國藉此初步確立了對亞洲大陸新月型的包圍態勢。
美國更多是從遏制共產主義的角度來看待南中國海問題,為此它一直反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任何行動,並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中國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控制,而對於台灣當局、菲律賓、南越政權等盟友的行動,則實際上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1956年,美國認為中國在甘泉島建立立足點是不能接受的,之後在1957年5月吳庭艶訪美期間,美國、南越以及台灣當局還曾就西沙群島“屬誰的問題”達成一項協議,認為“假如”承認西沙群島屬於中國,就可能應用美台間的“共同防禦條約”來“保衛”這些島嶼。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軍艦航行於南中國海地區,將該海域強行變成了“國際公海”。

  三

  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到1979年中美建交,兩國關係得以逐步改善。與此同時,美國退出越南戰爭,也極大地影響了美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政策。

  這一時期,與在全球各個地區的戰略態勢一樣,美國也把南中國海地區當成了與蘇聯爭霸的一個重要舞台。特別是在70年代末越南與蘇聯簽署同盟條約並將金蘭灣提供給蘇聯作為軍事基地之後,美國與菲律賓之間也於1979年重申和加強了雙邊條約中的有關內容,美蘇海軍由此形成隔南中國海對峙的局面。由於在全力抑制蘇聯擴張這一總體戰略上有求於中國,這一時期美國盡可能避免在一些敏感問題上過多地刺激中國,對於南中國海的主權歸屬問題也相應採取了較為“內斂”的政策,既不激烈反對南中國海主權屬於中國,也不明確支持其他任何爭端一方的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