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澱粉工業協會馬鈴薯澱粉專業委員會會長周慶鋒認為,今年土豆價格上漲既有合理成分,也有極端不正常的地方。
合理的是,2008年、2009年,全國曾大範圍地出現“賣薯難”,土豆種植戶損失嚴重。這一災難直接影響了農民今年的種薯積極性,2010年種植面積下降五成左右。但周慶鋒認為,加上產量,以及人工成本等因素,加工用土豆的合理價格應該在每噸800元左右,像現在這樣每噸賣到1200元就不正常了。最終澱粉價格突破每噸萬元就更不正常了,即使在歐洲,澱粉的價格也只是每噸1000美元左右。
更讓周慶鋒擔心的是,由於前期價格上漲,一些農戶和經銷商大量囤積土豆。據統計,有的地方被窖藏囤積的土豆占到了總產量的40%,這種情況歷史上極為罕見,進一步推高了土豆價格,加劇了原料不足矛盾。
周慶鋒說,這種囤積是非常盲目的。一方面,國家已出台多項政策打擊囤積居奇。另一方面,近年發展起來的南方省區利用冬閑田反季節種植馬鈴薯面積已達1000多萬畝,這些馬鈴薯在明年二三月份上市後將導致目前價格大幅跳水。
事實上,在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後,學界關於農產品是否進入高價時代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
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有其合理性的一方認為,生產經營成本的增加,是蔬菜“領漲”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務農收益遠遠低於務工收益,導致資本和勞動力持續向工業單向流動,這一失衡必然導致農產品供應減少、價格上漲。此輪物價上漲,只是工農產品比價的合理回歸。再有,進入2010年,國內農用柴油、農用地膜和農藥等農資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看來,生產成本對價格上漲是會有一定影響,但一般都是緩慢地上升,不會像今年這樣呈現井噴式的價格上升,而且抑制不住。
劉瑞認為,2003年以後,我國經濟確實進入了一個成本上升通道,工資、材料都在上漲,但不會像今年這種突然上漲,所以把短期價格暴漲歸結為成本主因,說服力不足。劉瑞建議,物價上漲,應該從流通環節多找找原因。
對游資炒作的說法,劉瑞也不贊同。他說,游資炒作要具備幾個條件,首先是具備大量社會閑散資金,其次有大數量的產品可供炒作。目前土豆供給,沒有大量購進的倉儲和出售的條件,個別農民囤積居奇有可能,但是要大規模地炒作,在經濟上得不償失。
劉瑞回憶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出現過三次比較明顯的價格上漲,第一次是80年代初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但是有合理因素和政策因素。第二次是1988年,通貨膨脹率達18.6%,第三次是1993年,出現歷史上最高的通貨膨脹率23.4%,主要是因為央行貨幣發行過量。
劉瑞說,和歷史相比,今年的狀況其實並不算很嚴重,溫和得多。只是食品類價格上漲,要求漲工資的呼聲很大。可如果漲工資,通過發行貨幣來實現的話,就會繼續造成市場貨幣量過多,從而引發新一輪通貨膨脹,造成螺旋形通貨膨脹困境,這樣就很難控制了,所以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政府組合拳後還應思考什麼
當10月份CPI創下了25個月的新高後,國務院迅速出台了16條措施穩定物價,這也被學界稱為政府穩定物價的組合拳。
這些措施有的是中長期的,比如扶持農業生產發展;有些是馬上可以見效的,比如免收鮮活農產品通行費,規範降低超市、集貿市場進場費、攤位費,以及加大國家政策性糧油投放力度,向低收入群體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等。
“國16條”出台後,儘管部分蔬菜價格應聲回落,可11月份CPI的漲幅還是達到了5.1%。對此,國家發改委解釋說,由於10月、11月份新漲價因素較多,對明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的滯後影響較大,預計明年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仍將高位運行。國家發改委表示,初步預計,11月份CPI漲幅是今年的高點,12月份CPI漲幅會有所回落,可能回落到5%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