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經濟失衡確實是世界經濟發展里程中一個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究竟什麼國家、什麼問題需要對世界經濟失衡負責?對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國際金融和經濟合作而言,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學術和政策爭論,更是涉及國際社會未來究竟如何合作、以及今後全球金融和經濟發展方向性的問題。
美國將中國大量出口列為世界經濟失衡的原因,既不符合事實、更不客觀公正。中國的大量出口,是上世紀90年代後美歐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製造業大量“外包”以及人為刺激金融服務業在GDP中所佔比重上升的結果,不能將今天世界經濟的“美國病”歸咎於中國。而2010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擴大中國的投票權,也恰當地反映了今天的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實力和地位。
中美話語權之爭將更尖銳
展望2011年,中國在人民幣匯率、促進全球自由貿易、帶動全球經濟發展,以及20國集團在加強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國際監管等議題上的鬥爭中,將繼續發揮重要的國際影響力。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中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自由貿易進程受到了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威脅。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高舉自由貿易旗幟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於中美在人民幣匯率、雙邊產品進出口、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外資管理條例的調整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著沒有解決的爭議,再加上一系列安全議題上的緊張,中美關係在2011年新年伊始之際不容樂觀。不排除雙方今年在上述問題上的衝突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解決中美貨幣和經濟爭議,說到底,不僅是兩國相關政策的爭議,更是華盛頓和北京在金融和經濟話語權問題上的博弈。
“中國聲音”如何更響亮
坦率地說,中國在全球議題上的話語權不可能一下子上升得很快,但代表中國利益、堅持參與和影響全球議題上的話語爭奪、努力樹立包括地區性議題在內的“中國話語”,依然是中國發展進程中必須面對的艱難挑戰。但是良好的話語權不是簡單的“強硬”、或者“不妥協”,而是能夠擁有準確的國際視野、兼容國內與國際利益需求、並能引領世界發展意識的戰略資源。即便是在局部的妥協,也要是為了在全局上更好地發展“中國話語”,這樣的例子在全球議題的談判和較量中並不罕見。
縱觀國際和國內話語權建設的實踐,加強開發中國相關政策的社會性智力支持、國家和企業加大投入建設高水平的智庫、促進官、產、學在重大政策問題上的緊密互動和聯繫,是中國話語權建設的重中之重。(朱鋒北大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隨著中國崛起和對世界事務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國開始影響、甚至部分參與重組不同議題上的國際話語體系,這更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朱鋒
良好的話語權不是簡單的“強硬”、或者“不妥協”,而是能夠擁有準確的國際視野、兼容國內與國際利益需求、並能引領世界發展意識的戰略資源。——朱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