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前,日本內務省認為與中國爭奪釣魚島的時機尚未成熟。1885年12月5日,山縣有朋根據外務卿和沖繩縣令報告作出如下結論:“秘第128號內,秘密呈報關於無人之島建設國標之事。沖繩縣與清國福州之間散在無人之島嶼調查,已如另紙呈報。然沖繩縣令申請建立國標事,涉及與清國間島嶼歸屬之交涉,宜趁雙方合適之時機。以目下之形勢,似非合宜。與外務卿商議致沖繩縣令。”([日]《關於沖繩縣與清國福州之間散在無人之島嶼建設國標之件》,日本內務省《公文別錄 (明治15年至18年)》第四卷,明治18年(注:1885年)12月5日)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井上馨關於中國報章刊載日本“擬占據台灣附近清國所屬島嶼”之傳聞一語證實了以下重要事實:第一,至少在甲午戰爭前9年,日本政府已知釣魚島是“清國所屬島嶼”;第二,甲午戰爭前,中方報章關於日本擬占據釣魚島之“傳聞”對日本不利,日方只好暫緩公開建標;第三,日本蓄謀已久地秘密調查釣魚島,目的在於日後伺機占據。故直到1893年,即中日甲午戰爭的前一年,沖繩縣令要求將釣魚島劃歸沖繩縣時,日本政府仍以“該島究竟是否為帝國所屬尚不明確”為由予以拒絕。當時日本正暗中加緊針對中國的備戰,擔心染指釣魚島暴露其野心。
事實上,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便制定了《清國征討策案》([日]山本四郎:小川又次稿:《清國征討策案》,《日本史研究》,第75號,1887年)等作戰計劃,決定在1892年前完成對華作戰準備,進攻方向是朝鮮、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舟山群島等。7年後,日本正是按照這樣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完成了針對中國的備戰計劃並發動了甲午戰爭。
1894年7月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後,於同年11月底占領旅順口。同年12月4 日,首相伊藤博文向大本營建議,“講和之際一定要中國割讓台灣”。為此,最好預先進行“軍事占領”([日]春畝公追頌會:《伊藤博文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