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英文《中國日報》評論版文章: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東亞地區的多事之年,也是中日關係的緊張之年。2010年的東亞戰略格局讓我們看到更加清晰的兩個特征——中國繼續崛起和美國戰略重點的重返亞洲,對這兩個因素的研判,是導致日本民主黨政權在對華上出現明顯變化的重要原因。
日美之間的問題實質是要不要繼續維持日美同盟以及如何維持同盟的問題。鳩山外交的調整意向嚴重干擾了美國的亞洲戰略,美國動用一切公共外交手段,引導美日媒體就有關安保同盟之必要性展開輿論攻勢。鳩山失敗所導致的直接結果,是菅直人政權引導日本外交重心向日美同盟的回歸,同時,隨著美國高調“重返亞洲”,日本借助美國力量,通過聯合軍演高調宣示了日本在東亞的存在。
日本的對華關係與對美關係是同步進行快速調整的。日本領導人在各種場合配合美國宣揚“中國威脅”論,釣魚島撞船事件的處理方式打破了此前中日雙方的默契和常態,更加使得雙邊關係緊張、複雜。
應當看到,中日關係的背後確因日美同盟關係的存在而受到美國因素的影響,但是,儘管日本將本國外交的基點與日美同盟關係畫上了等號,但是,美日同盟關係卻並不等同於美國外交的全部。在中日關係的背後也同樣存在著中美關係的因素,而後冷戰時代的中美關係雖然是衝突與合作並存,但應該說合作還是中美之間的主流。因此,中日關係並不等同於中國與日美同盟的關係,中美關係也不可能等同於中國與美日同盟的關係。在這一點上,日本領導人確實出現了誤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