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京報:是什麼讓日本人“遇災不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7 00:42:00  


 
  我相信,在日本居住生活過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體驗。台風、豪雨、暴雪、地震……大自然在賦予島國以四季分明、溫潤的季風氣候和旖旎多姿的風土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富震懾力的一面。

  四面環海,多山多震,資源貧瘠,人口眾多。頻仍的自然災害,讓日本人有種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近乎本能。這種危機意識無處不在,稍遇風吹草動,無論政經社會,或國際紛爭,頃刻間便會放大。

  因此,日本特別盛產社會幻想小說。小鬆左京的SF小說《日本沉沒》,兩度被搬上銀幕,廣為人知;著名雙料學者、前內閣經濟企劃廳長官堺屋太一的暢銷小說《油斷》,可以看作是這個嚴重依賴進口原油的國家對1973年石油危機的本能性反應。

  仿佛是一種宿命似的,日本東北方向的太平洋,是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地質觀測表明,通常的年份,日本列島平均每年向東北方向移動10厘米。就是說,從純理論上說,日本終有一天會跌進馬里亞納海溝——這也是《日本沉沒》等社會幻想劇的地質學基礎。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勘測,此番東日本巨震,使本州島一下子便向東俯衝了2.4米!這讓日人不宿命論也難。

  2 宿命論讓日本民眾認為災難也是神賜

  日本人既有一種宿命論的思想,承認自然界可怕的威懾力量,但也有一種堅強的毅力,在災難發生後重振旗鼓,發奮圖強。

  構成一個民族深層社會文化心理的最重要因素無疑是宗教。對日本而言,則是神道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