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必堅提出的“和平崛起”、“和平發展”論,既可用於國際事務,也適用於兩岸關係。 |
當時我坐在台下聆聽鄭必堅的講演,不禁為之動容,久久不能自已。因為,鄭必堅這段話的內容,已與我們父祖輩當年教訓我們晚輩必須遵循的道理毫無二致。然而,過去20年,在台灣再也聽不到這樣的話了。令人不禁感歎台灣過去一直作為代表傳承中國正統與道統思想的身份與地位,已為大陸當局所取代。換句話說,台灣以往所堅持的“漢賊不兩立”立場,如今已是蕩然無存。只是最令人感傷、諷刺的是,“漢”“賊”已然易位,能不扼腕!
在提出了“兩個大局”的觀點後,鄭必堅話鋒一轉,提到了兩岸關係:
“兩個大局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且均是朝有利大陸的方向傾斜,台灣人民與政府必須對此有深刻的認識,要思考如何因應這樣的新形勢。只是直到今天,台灣還沒有擺脫冷戰時期對美、日高度依賴期待的舊思維,沒有發展出應有的新思維,這是十分令人憂慮的一件事”。
鄭必堅知道台灣大多數的人民都希望兩岸能“維持現狀”,可是兩岸的現狀並非靜態,隨時都在變動中,自然是隨著兩個大局,朝有利大陸的方面發展。
“在這樣的情形下,現狀還能維持多久?現狀還維持得下去嗎?”
有鑑於此,鄭必堅對於台灣當局應該針對兩岸未來5年、10年,甚至20年後的形勢,作模擬的沙盤推演,將結果作為制定兩岸政策重要參考的建議,十分贊同,也覺得確有需要。
“台灣的政治人物太受制於民粹主義,每天疲於應付一些現實的問題,以致對許多重要長遠的規劃無暇顧及,這是很值得憂慮的現象,必須有所補強”。
鄭必堅的真話與直言有如暮鼓晨鐘,台灣的政治人物是沒有人敢碰觸這樣的話題,深恐因而失分、失票。導致今天台灣的兩岸關係政策論述,落得只剩下簡單的一句話:“台灣未來的前途應由2300萬台灣人民共同決定之。”
試問以如此膚淺、薄弱的民粹主義,何以與代表5000年中國正統道統思想與文化的大陸相抗衡呢?
事實上,鄭必堅的一席話,已一語道破台灣在兩岸新形勢下,必需發展新思維的重要性。因而激發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希望藉由形勢分析,讓台灣人民更加明白當前所處環境的真實狀況,有利台灣未來在兩岸關係中爭取主動,免於被動,從而得以保障與獲取最大的利益,才是台灣當局當前重要的一個工作。
台灣未來的兩條路線之爭
“台灣要走台灣自己的路!”這句話是近年來,每逢選舉,泛綠陣營的領導人與候選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口號。
可是,甚麼是“台灣自己的路”?明白的說,就是指台灣在政治上要與大陸劃清界線,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樣的涵意,實與“台獨”無異。所以,所謂“台灣要走台灣自己的路”,就是主張台灣獨立,就是“兩國論”,就是“一邊一國”,就是“一中一台”。
然而,台灣真的能夠做到只靠自己的力量,與大陸抗衡,走自己獨立自主的路線嗎?相信大多數台灣人民都心知肚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理由也十分淺顯簡單,台灣無論是經濟實力,或是軍事實力,都難以與大陸抗衡。台灣若想脫離中國,走向獨立,只有依靠美、日的外援,才有可能。
但是,依靠了美、日的外援,美、日就成了台灣的“新主子”,有了“新主子”,凡事都可能必需“仰人鼻息”,看“新主子”的臉色度日。這就是為甚麼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阿扁的“就職演說”,內容要先到華盛頓去“送審”;要辦“公投”、要“制憲”、要廢“國統會”,都受到“外力”扞挌,不能不臨時喊“卡”。如此不堪,怎麼還說是“走自己的路”呢?
或許這就是台灣的“命格”,受限於先天條件的不足,台灣只能依附於大國之下,以求安身立命。“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主人”永遠只是一個美麗的夢。回到現實,不能不承認自己的局限性,自然必需“低頭”。
“辦不到就是辦不到,現在辦不到,未來也辦不到。就是請李前總統再來做總統,他同樣辦不到。”阿扁在2005年“224”扁宋會後,受到泛綠陣營諸多的指責,他不得不為自己辯護,沈痛的說了上面這段話。指出“制憲”與“正名”的不可行,道出了無法“走自己路”的苦衷。語調中充滿無力,還有百般的無奈。
“命格”既然如此,台灣人民最好“認命”,選擇一條最有利台灣人民利益的路走,方為上策。只不過擺在眼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以中華民族整體的利益為依歸,尋求與大陸和解,兩岸共榮共存的“民族路線”;另一條則是繼續冷戰時期的舊思維,依附美、日、與中國抗衡的“買辦路線。”
究竟該如何選擇,歷史考驗著台灣人民的智慧。從最近兩岸關係一些突破性的發展來看,似乎已經使多數台灣人民認知兩岸應維持“和平”與“發展”大局的重要性。尤其,隨著中國大陸致力經濟建設,所獲得驚人成就的事實來看,兩岸應是“和為貴”,合則雙贏。這個大方向是符合台灣人民的利益,應是大家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