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必須發展兩岸政策的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1 00:14:11  


 
  而在兩岸正式進入談判軍事互信機制之前,兩岸可先就一些容易做到、而又能充分展現善意的具體作為上,啟動實質建立互信機制的努力。在這部分,尤其希望大陸方面可以採取主動,創造積極有利的氛圍,也符合所謂“先易後難”的兩岸協商原則。

  舉例來說,大陸方面可以單方面先宣佈,大陸舉行的對台軍事演習,將會主動事前通報台灣軍方,而不要求台灣軍方也要做類似的通報。再則,大陸軍方也可以對兩岸建立海上互相救援機制,率先公佈有關通報的辦法與體系。如此可以讓台灣人民感受到大陸方面的誠意,為建立兩岸的軍事互信,跨出重要的第一步。

  事實上,在2009年舉行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上,兩岸的學者與退役將軍已針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進行了初步的討論。大家都表達了高度的意願,而互相通報軍事演習與海上互相救援更是會議的共同結論。從這方面做起,為日後的正式談判奠定基礎,應是十分合宜的一件事,值得大陸方面的思考。

  未來大陸可供應台灣武器

  就在大陸強烈表達反對美國對台軍售的同時,如何解決台灣武器供應與取得的問題,就隨之浮出檯面。

  因為,鄧小平早在1983年針對“一國兩制”內涵的談話,就曾公開表示台灣可以保有軍隊。有了軍隊,就要有武器。然而,台灣不會製造武器,只有向外採購。可是,大陸卻反對任何外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如此邏輯推演的結論,就是大陸必需供應台灣武器,以解決台灣武器取得的問題。

  在過去兩岸尖銳對立的年代,如果有人提出大陸應該供應台灣武器的建議,一定會被視為天大的笑話。但是,在今天兩岸所開展的新形勢下,大陸供應台灣先進的武器,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的確,以今日大陸的軍事實力,台灣早非大陸的對手,大陸也無意以軍事力量完成兩岸的統一。只要兩岸關係持續的得到和緩與改善,大陸供應台灣武器絕對有相當可能。如果一旦兩岸在軍事上達成和解,建立了軍事安全的互信機制,台灣就可以將大陸供應台灣武器,作為進一步強化兩岸關係的議題。

  關於大陸方面是否有供應台灣武器的意願與準備,我曾在北京徵詢不同背景專家學者的意見,得到的答案均為一致的肯定,而且都表示會提供台灣先進的武器,例如戰機是殲11,性能與水準都會超過現在美國高價賣給台灣的武器之上,而且大陸方面可以不收任何費用提供台灣所需的所有武器,以及充分的備件與後勤支援,包括人員的培訓。

  自然以目前兩岸關係的現狀來看,要談大陸供應台灣武器尚屬言之過早。不過,至少這是未來可能的一個議題,帶給兩岸關係發展無窮的想像空間,應是具有某些方面積極的意義,不可忽視。

  總之,從軍事著手、建立兩岸安全互信機制開始,為台灣的兩岸政策注入新思維,不再沉溺於傳統高度依賴美、日的舊思維中,應是最符合台灣利益的做法。台灣的國安當局不妨在這方面下些功夫,不自我設限的為台灣的兩岸政策開闢新思維與新方向,相信最後獲益最大的絕對是台灣人民。

  結論

  雖然大陸當局早在1979年元旦就宣佈了“和平統一”的對台新政策,可是過去30年,兩岸一路走來卻是跌跌撞撞,並不平順。如今,好不容易在歷經台灣兩次政黨輪替,國民黨再度執政後,才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為兩岸關係帶來了新的契機,也得到快速的發展。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兩岸都該格外珍惜,同時要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

  其實,如果追根究底,兩岸之間的分立與分治,是源於政治主張的分歧。也由於如此,政治問題自然是關乎兩岸關係能否順利發展的核心。只要兩岸政治問題一天不解決,兩岸隨時可能因此引起紛爭,造成不快。是以,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過程中,遲早總要面對政治的難題。政治問題必須先得到合理的解決後,才能掃除兩岸關係的障礙,加速兩岸關係全方位的進展。這是為什麼兩岸有識之士都認為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政治問題的討論應接著開始,而不能藉口“先經後政”,無限期拖延兩岸政治問題的協商。

  不過,如果台灣當局無法擺脫冷戰時期舊思維的窠臼,仍然以高度對抗心態來看待兩岸的政治問題,認為談判兩岸政治問題,結果必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吃掉“中華民國”、大陸統一台灣,則兩岸要想拉近距離,解決許多難題的機會也必然十分渺茫。

  所以,台灣必需先認知兩岸形勢已發生巨大改變的現實,因而必要積極發展兩岸政策的新思維。唯有在新思維的帶領下,才最符合台灣的利益。有了這樣的認識,台灣才能走自己的路,不依靠任何強權,真正的當家作主。

  而從最敏感的軍事議題著手,應是台灣發展新思維的捷徑。如同當年的尼克森總統一樣,踏出重要的第一步,換來的是之後20年美、蘇霸權鬥爭中的優勢,甚至最後促成蘇聯集團的瓦解。台灣也可以因此新思維,為兩岸未來數十年的和平發展,奠下紮實的基礎。

  中國有句俗語:“兩大之間難為小”,也有另外一句名言:“唯智者,能以小事大”。台灣是要選擇做一個動輒得咎、難為的“小”,還是做一個有智慧的“小”,的確考驗著台灣人民。往往在這個時候,才是明顯區隔政治家與政客的關鍵時刻。

  也在這個時候,台灣引以為傲的民主體制,是否能夠發揮“選賢與能”的功能,將是台灣未來在兩岸關係中,能否掌握主動的重要因素,我們謹拭目以待!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5月號,總第16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