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市場正在面對藍領工人短缺、大學畢業生過剩的問題。推動增長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反而只會增加對藍領工人的需求,這是增長的本質造成的。只有脫離建設,轉向服務的經濟再平衡,才能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未來增長將主要取決於生產力(全要素生產率),其次取決於資本深化。中國年均全要素生產率大約為4%至5%。維持這一速度將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簡單學習已經結束了。但是,由於各種結構性問題,中國經濟效率仍然較為低下。改革可以提高效率。把這兩點結合起來,4%至5%的速度仍然是可能的。
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規模龐大,但是已經快接近尾聲了。高速公路、鐵路、地鐵等短時間內就將完成。就像日本,未來的增長可能效率會很低。中國的資本深化主要發生在基礎設施部門以及近來的重工業部門。下一個十年的機會將遠遠少於上一個十年。
因此,到2020年,中國的增長率可能會從現在的10%降低到5%。如果質量較高,5%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增長率。
儘管過去的八年間,中國名義GDP翻了一番,但是人們對此幾乎沒有任何感覺。中國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快速增長了。就業問題已經基本上得到解決。經濟發展的目標應該轉移到生活質量上。如果體系設置合理,5%的增長率可以很好地改善生活質量。
最後,經濟放緩仍然可以使中國在2020到2022年間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如果通脹率為5%,2020年中國的名義GDP仍將是現在的三倍,達到18萬億美元,基本相當於美國的GDP總量。如果中國不發生經濟硬著陸和貨幣貶值,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因此,中國在對發展和穩定進行權衡時可以更加保守。可持續比速度更重要。(來源:東方網 作者:經濟學家謝國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