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夢熊:抗拒國民教育的要害是“去中國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7 19:02:37  


 
  反對派在國民教育上“去中國化”並非偶然

  文章稱,反對派在國民教育上“去中國化”並非偶然,因為他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奉行“去中國化”。2007年特首選舉,梁家傑(公民黨現任黨魁)的參選政綱明確表示,“問責局長由行政長官委任已經足夠,中央任命一層應可取消”,這是赤裸裸“去中國化”、“去中央化”。何俊仁今年5月中連續三天發表文章,聲稱“香港民主派的對手是在北京管治整個中國的中共中央及其領導的中央政府”,其“一邊一國”的心態呼之欲出,仇視中央政府和“去中國化”的立場暴露無遺。反對派政治上的“去中國化”,決定了他們必然在經濟上搞“去中國化”,例如公民黨等反對派從來沒有停過阻止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融合。

  香港人當然有民族自豪感

  按照國際慣例,培養公民的國家認同,是國民教育的核心內容。西方發達國家以至韓國、新加坡、俄羅斯、波蘭等國家,都在國民教育中強化國家認同,這些國家的公民,都以他們的國家為驕傲,都以作為他們國家的公民而自豪。鄧小平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變了中國的形象。中國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軍閥、也不是蔣氏父子創造出來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改變了中國的形象。凡是中華兒女,不管穿甚麼服裝,不管是甚麼立場,起碼都有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香港人也是有這種民族自豪感的。”黃霑作詞、王福齡作曲的《我的中國心》,唱出了大多數港人的心聲:“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我的中國心》藝術地表現出,愛國往往是國家認同的昇華,而國家認同則是愛國的前提。

  國民教育既是國際慣例又是普世價值

  文章指出,正如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在動議辯論的開場發言表示:“我們提出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主要以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為宗旨,確立個人於家庭、社群、國家和世界各範疇的身份認同,建立個人抱負和理想,對家庭、社群、國家和世界作出承擔及貢獻,並蘊含誠信、關愛、責任感、承擔精神、尊重別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因此,這些普世價值觀在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時一定會受到重視。”國民教育既是國際慣例,又是普世價值,認同我們的國家,與誠信、關愛、責任感、承擔精神、尊重別人、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

  反對派抗拒國民教育,其實質是抗拒中國合法行使國家權力的政府組織即中央人民政府,其要害是“去中國化”。對此,香港教育界、社會各界、學校、家長和公正中立的傳媒,都應予以警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