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專家稱,新國標倒退了25年,堪稱全球最差,乳業之恥,制定時備受乳企干擾。
《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剛剛安靜的乳業江湖風雲再起。
近日,素有“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稱,中國乳業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是全球最差標準”。此話猶如一塊石頭打翻了牛奶,引爆了“中國乳業新國標”的口水大戰。
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則回應稱,現行乳業標準是“維護奶農利益,由中國國情決定的”。
一時之間,雙方爭論不休。不僅讓去年就曾掀起軒然大波的乳業新國標爭論進入新一輪高潮,還把消費者也裹挾其中,辨不清事實的真相:巴氏奶VS常溫奶,消費者VS奶農、奶企,標準的杠杆究竟應當向誰傾斜?中國乳品的質量到底是怎麼回事?千瘡百孔的中國乳業又該走向何方?
新國標倒退了25年?
“我同意王丁棉的觀點,新國標關於生乳標準的降低是一種倒退,而且是全世界最低的!”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乳業協會常務理事南慶賢教授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如是認為。
1986年《生鮮乳收購標準》(即老國標)規定,生乳蛋白質最低值每100克為2.95克,細菌總數為每毫升不超過50萬個。而2010年6月施行的新版《生鮮乳收購標準》(即新國標)則把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下限從2.95克降到2.80克,菌落總數上限已改為每毫升200萬個。而國外生乳蛋白質最低值則明顯高於我國,新西蘭為3.8克,歐美國家也多在3.2克以上。因此,才有了王丁棉的炮轟:“過去中國的牛奶質量標準在世界範圍就不算高,如今細菌總數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萬個,而蛋白質含量則每百克降低了0.15克,堪稱全球最差標準,是世界乳業之恥!”
“讓我困惑不解的是,經過25年的發展,科技水平提高了,經濟生活比以前好了,怎麼能把標準放低到如此低的情況?!若單純從數值上看,甚至連25年前都不如了!世界上所有的乳業大國,生乳蛋白質含量標準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總數,美國、歐盟是10萬,丹麥是3萬,這樣的新標準將我國和發達國家的標準拉得更開,對我國乳業發展是嚴重倒退!”南慶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與此觀點針鋒相對的是,內蒙古奶業協會秘書長那達木德稱:“我們國家72%奶牛都是散戶飼養。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生產的牛奶,蛋白質含量達不到當初的2.95。這樣會出現什麼問題?乳品企業按照2.95國標來執行的話,這樣的牛奶都要倒掉!”他認為乳品新國標符合中國國情,若執行更高標準將造成七成奶農殺牛倒奶。
目前中國乳品行業處於初級階段,國情決定中國乳品無法達到較高水平,因此降低相關標準有利於行業發展;否則按照較高標準,奶源供應將更緊張,優質奶源將更少。同樣地,該協會常務理事金海隨後稱,“人人有牛奶喝比牛奶標準更重要”。
對此,王丁棉尖銳地反駁:“新國標降低標準最終將帶來少數乳業寡頭的壟斷。一些以經營常溫奶為主的大企業可收購更多原奶,從而有足夠資源占領市場,而對質量要求更高的巴氏奶奶源進一步減少,最終影響市場拓展,加劇壟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