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辛旗:人類文明發展走向與世界格局及兩岸前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10-06 00:56:44


辛旗副會長與青年記者進行精彩對話
 
  人類文明,各個時期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然就其根本,文明是人類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對文化的影響,以及衍生出來的利益爭奪。所有的利益爭奪,都塗上了宗教色彩,都有文明的依據,“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的幌子,或者說“文明的藉口”。

  在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和教皇之間的衝突,教皇以失敗告終,最後龜縮成現在小小的梵蒂岡。教皇以前是整個歐洲、以至於部分亞洲地區的統領,無處不在,國王只不過是教皇的行政執行官而已。文藝復興以後,各個王國王權興起,教權萎縮,各個國王就通過宗教改革,把整個基督教文明變成自己統治的意識形態,分為以下幾個:

  一個是英國的新教。部分新教徒因教義教派爭議被迫害後逃往美國,成為所謂基督新教清教徒改良者在美國建立了“上天賦予的國家”,當然他們殺戮驅逐了原本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所以美國這種有傳教思想、受迫害的思想、要為人師的思想,是從新教分出來的。

  另一個是德國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後,把當時教皇控制的對人生的規劃,改成教徒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在社會生活方面的成功可以買一張通往天堂的贖罪券,德國於是開始興起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社會奉獻來實現宗教理想。

  再一個就是東正教,或者叫希臘正教。由於拜占庭即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之間的衝突,以及穆斯林文化在七世紀以後對拜占庭文化的影響,拜占庭的東正教和希臘正教裡面,更多的是集體主義,所以才導致其後來和俄羅斯草原游牧部落民族的軍事共產主義思想結合。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是游牧民族的馳騁地,游牧文化在俄羅斯與宗教結合的時候,注重軍事共產主義--打仗編隊,各家各戶出兵,男人死了,老婆孩子由部落管理,妻子的內婚繼承制兄終弟繼,這實際上是社會福利制度。可以說,俄羅斯在沙皇時代就具備了普京執政時期的社會福利。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草原民族才盛行東正教,它從《古蘭經》裡吸收了一些觀念,不是強調基督教原罪的觀念,而是更強調道德因素是上帝規定的,道德比法更重要。

  還有就是伊斯蘭教文明。它最開始在公元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產生,與天主教和猶太教在教義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伊斯蘭教產生之後,迅速在阿拉伯半島擴張,並建立起整套的穆斯林教規和伊斯蘭教生活習俗。後來征服了當時薩珊王朝波斯人和突厥部落,一直打到西班牙和土耳其。在宗教問題上,阿拉伯民族說服了突厥民族放棄拜火教,歸順阿拉伯信仰。阿拉伯說你們可以發動聖戰,在“為真主而戰”口號下分配戰利品,此後突厥成為阿拉伯信仰的先鋒,突厥騎兵打到哪裡,伊斯蘭教就到哪裡。直到八世紀,突厥騎兵打到中亞西域,伊斯蘭教也就傳到了今天的新疆地區,唐朝高仙芝部隊7、8萬人遭俘虜,押往小亞細亞和阿拉伯半島地區,但是我們的中華文明卻因此得以傳到整個波斯和阿拉伯世界。

  從公元10世紀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開始了一場勢均力敵的抗衡。十字軍東征,土耳其騎兵鐵蹄踐踏歐洲,到13世紀蒙古騎兵席捲歐亞大陸並皈依伊斯蘭教,穆斯林世界拓展到小亞細亞、東歐、北非、印度、東南亞、中亞和中國。到了19、20世紀,世界上主要是英法的基督教、美國的新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伊斯蘭教、沙俄的東正教、中國的儒家文化傳統等等相互抗衡。顯然,基督教和新教文明占優勢,他們靠船堅炮利,靠海上殖民貿易和武力,肢解了亞洲儒家文明和中東、北非、西亞、小亞細亞穆斯林文明。

  1648年《威斯特瓦尼亞條約》的簽訂確立了國家主權觀念,此前傳統王國幾乎沒有國家邊界的概念,各國也沒有固定的領土,採取邊界模糊的統治方式。經過19世紀60年代各國變法,歐洲國家主義盛行,出現“單一民族國家”的概念。此後,國家主義至上,開始出現邊界、領土爭端,加上市場因素,導致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幾乎毀掉人類文明。戰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解,其遺產被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瓜分,產生了至今仍存在的西亞、北非的嚴重社會分裂對立問題。當時利比亞是意大利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是法國的殖民地,埃及是英國的殖民地……穆斯林世界原本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被西方列強強行瓜分,恰似中華民族經歷半殖民地半封建一樣,人家怎麼不想統一?所以,早於馬克思主義“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理論之前,阿富汗就有一個青年人,叫加馬路丁·阿富汗尼,從阿富汗騎駱駝到聖城麥加朝覲,後在埃及大學發表一次著名演講,呼籲全世界穆斯林聯合起來,打敗基督教帝國主義對穆斯林的統治,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這個伊斯蘭現代主義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影響,反對以色列占領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基地組織和恐怖主義,都尊奉要拯救穆斯林世界、純潔伊斯蘭信仰、統一阿拉伯民族、擺脫帝國主義統治的思想。

  我們再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結束之後,歐洲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並沒有認識到單一民族國家、帝國主義和國家主義的危害性,仍然採取這種方式,戰後以《凡爾賽條約》重新瓜分世界,瓜分中國,瓜分各地區殖民地,把德國肢解。德國在非常屈辱的情況下簽訂各種各樣的條約,按照德國當時的工人講,德國全國人民被剝削成為奴隸,30到50年所有的國民收入,也抵消不了對法國和英國的戰爭賠款,德國完全破產。這個時候,德國人民急需一個振興德國的領導者。希特勒當政之後,扶植德國的右翼復興力量,就是納粹(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本來德國共產黨在一戰後希望領導人民推翻世界各國的資本家,完成全世界共同革命,可是痛恨猶太資本家的希特勒認為全世界不可能同時發生反抗資本家的革命。一戰中還證明了一條理論:每當資本主義國家打仗的時候,各國的工人階級兄弟毫不猶豫地穿上資本家給的軍裝,維護本國資本家的利益和統治。在國家主義、民族主義面前,無產階級和國際主義變得軟弱無力。在這種背景下,納粹的理論家創造了所謂“人類文明不能被種族雜交污染”、“德國生存空間論”和“德意志民族優越論”,吸收了尼采哲學,瓦格納音樂中的德意志要素和康德等古典哲學的思想,營造了納粹的哲學、政治學、倫理學理論。這在當時影響非常大,希特勒很快掌握了德國的政權,在民族主義之上,又把人民引向納粹的民粹主義,把世界引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不歸路。納粹理論的影響甚至延續到現在,不久前製造挪威于特島殺人事件的青年人就是這個理論的繼承者。

  二戰之後,歐洲終於明白了。此後當美國把冷戰體系強加於歐洲的時候,特別是建立蘇、美東西兩大陣營對抗,出現柏林墻的時候,德國人最先意識到這個問題。當時西德基督教民主黨意識到,把德意志民族強行分裂都難變成兩個國家,如此繼續下去,還是單一民族國家的觀念,還要打仗。因此,德國人主張歐洲一體化,後來出現鋼鐵同盟、共同市場、歐洲一體化、推倒柏林墻,以及歐洲共同貨幣。歐洲統一貨幣剛形成,美國就發動戰爭,以科索沃問題為藉口發動對南聯盟的戰爭,直接導致南聯盟解體,克羅地亞靠德國、塞爾維亞靠俄國、黑塞哥維那靠土耳其,美國背後的真正目的,就是軍事戰略上左打俄羅斯、經濟上右打德國主導的歐洲統一貨幣。以至於歐元一方面成不了全球儲備型貨幣,另一方面潛藏下如今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惡果。

  美國身處歐洲主權國家領土邊界爭端和歷史利益衝突之外,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撈盡了好處,占了大便宜,這就是新教清教徒精明的地方。為了戰後控制石油,為了牽制阿拉伯各國,美國在中東地區扶植了以色列。根據2000多年前的一個歷史記載猶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過幾個王國,就把全世界各地各國流散的猶太人遷入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驅逐已在地居住生活1300年的巴勒斯坦人到約旦河西岸,這完全是一個肮臟的政治陰謀。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六個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攻打以色列。可以看出,當時歷史背景下開始真正搞恐怖主義的,是以色列人和猶太人,他們在當年驅趕巴勒斯坦難民的時候,採取了非常極端的手段,其中有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亞辛村屠殺,5000多村民無一幸免,全部殺死。這一事件導致其後所有巴勒斯坦人民開始大逃亡,後來很多難民營裡出生的孩子被父母起名叫亞辛,就是紀念這場屠殺,他們要以牙還牙。可惜阿拉伯國家的軍力比不過美國,而蘇聯在冷戰當中不願意跟美國翻臉,所以沒有真正給阿拉伯國家提供全面支持。結果除了第四次中東戰爭收回蘇伊士運河和以東的西奈半島那次算是有所收獲外,阿拉伯國家屢戰屢敗。埃及作為前線國家,每一次打完都要承擔敗戰苦果,一直反以色列反美國的埃及實在頂不住了,到薩達特時代,不得不向美國乞饒,1978年跟以色列簽訂了“戴維營協議”,結束了埃以30餘年戰爭狀態。但是,阿拉伯老百姓不幹了,穆斯林兄弟會1981年在閱兵場幹掉了薩達特。繼承者軍人穆巴拉克上台後奉行了親以色列親美國的政策,造成今年初這次中東政治變局首先要推翻穆巴拉克,表面是美國借twitter和facebook推動的所謂“阿拉伯之春”,實際上,是阿拉伯在民主化運動、宗教革命、社會革命的掩蓋之下,驅逐親西方勢力。這也就是為甚麼新埃及政權上台後馬上和伊朗修好,讓伊朗的軍艦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到靠近以色列的海域去演習,這是26年從未有過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