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世界政策研究所主任米歇爾.烏克認為,這場運動的群眾基礎很可能在未來逐漸擴大。更多的老年人甚至中產階級都有望在起初以年輕人為主的抗議者的呐喊中覺醒,加入到這場抗議中,表達他們對於政治和經濟現狀的不滿。這場運動很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正如同樣起源於草根運動的茶黨如今在美國政壇右翼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場“占領華爾街”運動或許也將演變為美國政壇左翼的一股關鍵勢力。
不過,一些立場中立的分析師認為,這場運動也可能不會產生多大的效用,因為,運動只是緣於一種“中產階級幻想”,即許多美國人習慣於把自己預先設想為“中產階級”,一旦失業,幻想破滅,許多人難以承受心理落差。
新澤西州“健康專業人才與職工聯盟”組織負責人埃德加.阿拉塞納說,在歐洲,工人通常敢於毫不隱晦地宣布他們是工人階級,而在美國,許多工人羞於承認這一點,在他們的“美國幻想”中,他們總覺得自己的美國工人身份就是世界的中產階級。正是因為這一意識上的偏差,引發心理落差,進而形成宣洩。
背景鏈接
抗議活動矛頭直指美國金融市場
“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顯示出美國民眾對華爾街貪婪無度、缺乏自律的憤怒,也顯示出對金融機構缺乏監管、金融市場功能失靈的強烈不滿。抗議者認為華爾街金融機構是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和當前經濟困境的主要原因,卻得到政府的巨額救助資金,損失被轉嫁給納稅人承受。
2008年,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華爾街的許多投資銀行將大量以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為基礎的結構性衍生產品出售給全球投資者。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裂,這些產品瞬間一錢不值,引發次貸危機並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很快,雷曼兄弟倒閉、美國國際集團(A IG )被政府接管,美國金融業面臨崩盤。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亨利.保爾森提出7000億美元的救助方案,其核心便是拿納稅人的錢,挽救華爾街“大而不倒”的銀行。
然而,救助方案通過沒多久,接受過巨額政府注資的A IG卻給高管們發放了高達1.65億美元的天價紅包。這相當於美國人均年收入的1.5萬倍,可以填飽1億多貧困人口的肚子。
同樣,2009年美聯儲相繼推出兩輪“量化寬鬆”政策,共注入超過2.3萬億美元流動性,旨在提振實體經濟和就業,但這些流動性僅僅流入了股市,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從2009年底的6626.94點上漲到今年4月的12810.54點。這令無數對衝基金中飽私囊,大投行年終則發放高額獎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曾到祖科蒂公園聲援抗議者。他認為,目前美國金融市場本應承擔的配置資本並管理風險的角色已經失靈。
他說:“因金融系統過錯造成的損失正由社會均攤,收益卻進入私人腰包,這不是資本主義,不是市場經濟,這是扭曲的經濟。長此下去,美國將不能實現增長,不能創造公正的社會。”
他抨擊說:“銀行所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通過掠奪性貸款搶劫窮人。經濟危機時納稅人幫助銀行擺脫困境,銀行理應隨後恢復信貸,然而他們恢復的卻是自己的獎金。”他認為如果不擺脫魯莽借貸和投機行為,恢復融資的能力,美國經濟不會出現強勁復甦。
但政府對金融系統的監管方面卻遲遲沒有具體措施出台。摩根大通銀行前執行主管威廉姆.庫漢近日著文說,2008年金融危機後,華爾街非但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是竭盡全力游說國會試圖扼殺所有金融監管法案,導致意在監管華爾街、保護消費者、改革金融秩序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在推出一年多後,至今仍似一紙空文,毫無實施細節。
在喬治敦大學歷史學教授邁克爾.卡津看來,這場運動堪比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的系列示威活動。“這有點兒像30年代的抗議活動,當年最原始的抗議者便是失業者,而後,示威演變為勞工運動,最後,學生、學者、工會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去,爭取同一個訴求:有個好工作。”(來源:back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