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丁丁歷險記:我們要重溫美術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9 10:19:28  


  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青年報》報道,“丁丁歷險記”來了,之所以用的是引號而不是書名號,因為前來的並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這部電影所帶出來的一份童年回憶。對於熟悉丁丁故事的成年人來說,情節早就在二十年前初看連環畫的時候就被劇透,如今被撩撥起來的其實是當年的那種感覺。

  不能否認,這是一個懷舊的時代,懷舊也是一種商機。當《藍精靈》、《變形金剛》甚至於日本的《忍者亂太郎》這些曾經伴隨我們長大的動畫片在十幾年後搬上大銀幕的時候,能夠引起的是全球這一代人的共鳴——或許就是我所在的八零後這一代。其實這一代的成長和這些動畫片、電視、銀幕是有扯不斷的聯繫的。正是1980年代中期開始,從黑白到彩色電視機才逐漸步入尋常中國家庭,因此1980年上下的出生、如今的成年人開始擁有了真正意義上有動畫片伴隨的童年。

  其實,童年的動畫片並不僅僅是來自歐美或者日本的洋片——那些多半是在晚上6點或者6點半播放,其實記憶中的另一部分是留給中國美術片的——這是夾雜在央視上午電大課程10:15-10:30這一刻鐘的休息,成為了那一代孩子印象中不可磨滅的歡樂時光。相比較晚上的節目,它們特色鮮明:木偶片有《神筆馬良》、《阿凡提系列》等,剪影片和剪紙片有《猴子撈月》、《濟公鬥蟋蟀》等,而中國獨有的水墨美術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等更是在國際上獲獎。

  作為80後的你應該記得那句意味深長的“等明天”、濟公那瀟灑的“走走走,游游游”、模仿過外國神甫怪音調“老頭兒,魚盆是我的”……這些記憶,是這一代人的獨特珍藏,只是同時期引進的《變形金剛》等等都開始跳上大銀幕的時候,我們的美術片則偃旗息鼓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