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范椒芬(左三)21日造訪中評社香港總部,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左二)等熱情接待。右二為中國評論學術顧問劉迺強。(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記者:問責制之下,大家關注公務員是否應該保持政治中立的問題,但高級公務員身負一定政治角色,包括游說政黨,在立法會解釋政策等,完全中立會很難。你認為,公務員如何才能更好地適應越來越政治化的選舉環境?
羅范椒芬:所謂政治中立,意思不是退居幕後、完全不接觸群眾,而是對所有人公平對待,不將自己的意願加諸於社會,不將自己的意願作為一個政府的意志。推行問責制之前,政務主任既要制定政策,也要推銷政策,要代表政府部門去說話,所以很多人將政策失誤歸咎於他們身上。現在有了問責局長之後,我覺得公務員還需要推銷政策,這不表示他政治不中立,最重要是在討論政策的過程中有充足的溝通。以我自己為例,我總是感到很自豪的一件事,就是跟李國章(香港前任教育統籌局、現教育局局長)的組合,大家都認同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組合。我和他的性格都是比較所謂“強勢”,其實我們也有“溫柔的一面”(笑)。我們都很堅持原則,這很重要。有時我們兩個之間會爭論得很厲害,他有時會發脾氣,有時也會不認同我的觀點,但他是一個很講道理的人,如果我能夠提供數據,說之以理,大家爭辯,他贏了我就跟他實行,我贏了他就跟我一起承擔。這是我們關上門的事情,你們看不到的,在外面我們表現得很友善,事實上我們也是很好的朋友。
想要政策不偏頗,領導需要“兼聽”,鼓勵自己的下屬多講意見,甚至是不同的意見。我以前總對我的同事說,我最珍惜、認為最優秀的同事,是那些願意講真話的同事。Speak truth unto power, 對權貴要說真話,公務員是鐵飯碗,為什麼不說真話呢?唯有經過內部辯論,才越辯越明,出去解說政策才更充足,這一點很重要。我覺得今天有局長、副局長是好的,因為我們實實在在需要將香港的政策和現況,去向更多的市民解說。我們需要走向前線,面對市民,跟市民溝通。
我離開政府四年,平時也會搭公車、坐地鐵,平時也去街市,做前線的義務工作……我看到香港市民是很講道理的,包括一些很窮的人,他們其實要求不多,很易於滿足,只要有自己的家庭,有基本的生活,子女有好的教育,他們就會滿足的。政府應該讓每一位市民都有歸屬感,讓他們安居樂業,提供好的教育,社會流動,經濟發展,能夠做到這些,問題其實不太大。報章雜誌始終篇幅有限,政府解釋政策,有時上文下理未必講得很清楚透徹,有時歷史因由也未必解釋得好。另外一個問題是,香港政府以前很少將自己的困難說出來。我做了全國人大代表之後,看到內地的文件有時自我批判很多,承認自己有何不足,但是我在香港做了30多年,自己從來不會在文件裏寫出自己的問題。其實,政府面對不同的利益界別,的確有矛盾,的確需要平衡,的確有難度,的確在資源運用方面有優先次序,其實我們需要把這些困難跟市民分享,讓他們了解政府的難處,施政才能暢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