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政策不偏頗,領導需要“兼聽”,鼓勵自己的下屬多講意見,甚至是不同的意見。(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記者:從2000年後,你對香港教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教改動輒得疚、評價好壞參半,你義無反顧,你的想法是?梁振英認為教育界未來可做到休養生息,你認同這個主張?
羅范椒芬:香港歷史上確實從來沒有過如此大規模的教改,但我認為是相當有必要的。教改內容雖然很多,其實只有兩個中心思想,第一是要讓學生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第二就是說要學會學習,所有的措施歸根究底都是這兩條。因為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光教不足夠,一定要讓學生願意學,同時要有動力自發地去學。
過去十年,教改措施確實相當多。2000年的教改藍圖,當時教委會經過了多輪咨詢,形成一個路線圖,寫了那些年做什麼那些年做什麼,我們基本上是根據這個路線圖去做的。但是有一點,香港跟內地很不同,如果將來還有改革的話是需要留意的,就是我們欠缺一個基礎研究,關於學校在教改前的實際狀況究竟是怎樣的,落實的能力水平到底怎樣。
另外一個問題是,通常教育委員會會請一些很優秀的校長和老師來咨詢意見,問題是他們都屬於能力很強的人,什麼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其他人未必做得到。造成的問題是,開始都是他們自認做得到,政策出來了我們又挨罵,覺得很委屈。後來我就跟我同事說,我們需要不同層次的學校、不同程度的老師,都要參與其中,咨詢的包容性要更闊。還有推行政策的緩急問題等等,我都有反思。有一句話叫“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自我完成),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基本上都是制度裡面可以決定的事。就算我們劃了很好的藍圖,制度裡面的東西如果不能做到的話,或者不根據這個去做的話,那只可能失敗,這就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掌控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