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去年9月5日,蘇丹政府軍在重奪青尼羅河州首府al-Damazin 控制權後休整。南蘇丹獨立以來,位於南北邊界的青尼羅河州和南科爾多凡州時常爆發衝突。 |
龍年春節剛剛過去,喜慶的氣氛尚未退去,兩則壞消息就不期而至。
1月31日,25名中國工人在埃及西奈半島阿裡什地區被當地人扣留。經過中埃雙方努力,這些工人於第二天被釋放。
而之前的1月28日,中國中水電公司在蘇丹南科爾多凡州一個工地也遭到當地武裝分子襲擊,29名中國工人被劫持。至今仍在營救當中。
警鐘已經敲響,專家提醒,中國開展海外投資以及其他經貿活動,既要進行經濟評估,也要進行安全風險等方面的綜合評估,以指導涉外企業和個人的行為。
危險之地利弊交織
“風險高的地區誘惑也大。”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第十項原則專家組成員、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企業之所以不畏危險執意前往,自有其道理所在,“在這些地區,一方面來自西方的競爭者較少,另一方面這些地區多數政府與中國關係不錯,這對中國企業而言有著特別的吸引力。”
中國MBA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合夥人孫連才博士則認為,利益是根本原因。
孫連才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指出,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需求國,而全球最重要的50多種礦產中,非洲有17種的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以石油為例,目前非洲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海外石油來源地,預計未來尼日利亞、蘇丹、安哥拉、加蓬、乍得等國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出於現實利益的需要,即使有風險中國也必須留在那裡。促使中國企業留在高危地區的一個更現實的原因是國內市場的飽和。”這樣的分析不無道理。
拿中國企業經常做的建築工程承包為例,目前,中國建築業從業人數已超過4000萬人,其中約有1500萬人處於無工狀態,這一部分富餘勞動力迫切需要轉移出去。而只有在非洲和中東這兩個高危區的工程承包市場上,中國企業才能既與西方承包商比成本優勢,又與當地承包商比技術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