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直是不甘寂寞的特立獨行者。
近年來,發展日趨緩慢的“日出之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面越來越活躍。普天間基地問題邁出重要一步,TPP談判從曖昧到首肯,繼續鞏固日美同盟,日本在為重回舞台中央不懈地努力。
尤其在軍事方面,日本已重新調整其軍事重點,將對北防禦修改為以西線為重點。進行自衛隊大型聯合軍事演習,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金色眼鏡蛇”軍演,打破長期以來的對外武器禁售框架,動工建造兩艘新型航母,高新武器頻頻登台亮相,日本武器在全球軍工市場上初露鋒芒,印度便成為首位買家。
日本自衛隊,這支“二戰”後“基於防禦和救援的軍隊”,如今正漸漸地站在風雲突變的亞太舞台的前沿。而在這支不斷擴張的軍隊背後,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支撐的龐大的軍工產業。三菱、川崎、新明和、日本制鋼所、小鬆、美彌……這些各有所長、相互競爭的日本軍工企業,在世界軍火大兼並大融合的時代,在開放對外軍售之後,其保有的獨特軍工力量是否會出現新的轉變?日本軍工產業諸強爭霸的局面會否因此打破,誕生出幾個超級軍工大鰐呢?
日本軍工誰最牛?
全線通吃,三菱重工是“日本最牛軍工企業”
從去年12月27日起,日本的軍工產業迎來了改變,將放開武器出口。而此前,日本的軍工產業只有一位顧客,這就是日本自衛隊;武器裝備是為了自己國家的防衛,日本的武器並不能出口,不得給其他國家帶來殺傷危機,需要執行“禁止出口武器的三條原則”。
據日本《東洋經濟周刊》報道,在日本軍費中,將近一半被用於發工資、解決夥食問題;另一部分用來購買武器彈藥、戰鬥機及軍艦等等,這個費用為2.5萬億日元(約300億美元)。
為自衛隊提供主要裝備的企業,均為日本代表性的公司。像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企業,自己就能獨立完成戰鬥機及軍艦的建造。
但大多數企業只能製造武器裝備中的一部分,需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來完成整體工作。如果是一輛坦克的話,需要1300家企業合作,而軍艦更需要有2500家左右的公司參與。雖然它們大多為中小企業,但很多企業有著自己獨到的技術。
在日本財政趨緊的時候,國防預算出現收縮,軍工企業也開始受到了影響。而其產品在民用方面不能找到銷路的話,企業自身也難以維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