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內陸轉移,深圳用工何去何從
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返鄉創業、就地就業成為大趨勢,中西部地區接納勞動力的能力越來越強,甚至像河南、重慶等地還出現了省內轉移勞動力超過了輸出勞動力的情況。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用工形式更加嚴峻。那麼深圳如何解決用工缺口?
記者採訪了大成食品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懷。這位日本籍的總經理告訴記者,他現在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在招工上,那麼如何解決招工難呢,參考日本工廠的管理經驗,李文懷給出的答案是:招人不如留人。
李文懷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比如說招一個新員工來串串,新員工一小時他可能就串20串,串30串,而一個老員工一小時可能串80、100串。那我甚至可以給老員工3倍的工資。
當然,李文懷說的3倍只是打一個比喻,但是增加薪酬,這確實是企業面對招工難的共同反應。以全順公司為例,能清楚地看到員工薪酬變化的曲線。這是2007年的採訪資料,從這張工人的工資條上可以看到,她這個月的工資一共是1329元。2009年來到全順的孫瑞芳告訴記者,她當年的每月工資是1400到1500元,2011年,她的月工資就超過了2000元。
而在全順今年的招工表上,月最低保底工資已經達到了2300元。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收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深圳市剛剛調整了2012年最低工資標準,現在深圳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準為1500元每月,為目前全國最高。提高標準後,全順對與自己合作的工廠也挑撿了起來。張全收透露了一個新情況,現在每天來要人的工廠很多,但符合他們合作條件的卻不多。因為公司總部在深圳,公司的工人要拿到深圳的工資標準,深圳現在8個小時最低工資都是1500了,不管這裡的工人去到河南,還是去到大連、福州下面,都要拿這個工資的標準。也就是說,全順員工和合作企業實行的同工同酬,在有些地區甚至是同工高酬,全順的運營費用全部要由合作企業單獨支付,這樣就導致小型工廠根本無法與他們合作,也就是說,小企業才真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招工難。他說,有實力的大的公司、大的企業可以用我們的,但要是公司都是兩三百人,三五百人,那它就不會用我們的人。
除了提高薪酬,一些實實在在的變化也在發生。在採訪過的幾家工廠中,記者都看到了這樣的宣傳欄,所有的員工以同等身份參加競賽、表演、郊游等活動,在孫瑞芳居住的宿舍內,工廠今年還將為每間宿舍安裝電視。不過採訪中,孫瑞芳告訴記者,即使待遇再提高,條件再改善,從她身邊來說,出來打工的還會日漸減少。因為像她那一片我們兩個最小的,就剩我們兩個了。也可以說,就是我們兩個現在屬於這個年齡,然後再往下就是10歲左右的小孩子了。
薪酬在提高,工人卻還有可能持續減少,如今,多數企業已不得不考慮應對這樣的未來。大成食品的總經理李文懷告訴記者,做為熟食品加工企業,他們曾經的賣點就是純手工製作,但現在,調整已勢在必行。他表示要逐漸用機械的生產方式來帶動人工為主的生產方式,提高效率、機械化,少用人。
記者就這一問題採訪了深圳市中信太和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總裁辦副總裁邵炳蔚,他說這要從完工培訓、培養,企業文化營造,包括內部的管理,如何由原來勞動密集型,轉變成半自動化、自動化,減少員工,最起碼提高它的效率,讓企業的成本還在一個可供範圍內。
提高員工薪酬,完善企業文化,盡可能提高機械化程度,看來這已成為企業面對招工難的共同選擇,但邵炳蔚也透露了一個新情況,在他看來,和招工難一直相伴的還有另一面,那就是大中專學生的就業難。2011年,中信太和曾招聘了一批大中專畢業生,但一年時間,流失率就達到80%以上。學生一看是工廠招工,是勞動型密集企業,他們覺得對於大學生應該進寫字樓,應該當白領。比如招進來30個,最後剩大概就三四個、四五個。
流失率達到80%以上,這導致企業成本極高,現在他們對待面對大中專畢業生的招聘已相當慎重。面對招工難和就業難的矛盾局面,邵炳蔚希望畢業生們能調整好就業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