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電的戰爭
10月份的長江水量只夠三峽一座水庫蓄水的需求。專家預計,為保證各自的發電利益,這些巨型水電站可能爭相將蓄水時間提前。目前,三峽的蓄水日期已經提前至9月10日。“這樣一來,就會增加防洪的風險。”
“這些水電的規劃,往往只考慮如何利用水能發電,很少兼顧其他需要。”國內知名的水資源保護專家、原長江委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告訴早報記者。以長江為例,我國最早的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出台於1959年,1990年進行了一次修編。自上世紀末以來,為彌補此次修編未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問題的缺陷,長江水利委員會即開始了再次修編的研討論證,修編工作於2007年開始2009年完成,但目前仍未獲國務院批准。
與之對應的是“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規劃”早在2002年即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批覆。從上虎跳峽至觀音岩的“一庫八級”計劃也被明確下來。
早報記者了解到,新修編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與“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規劃”在壩址選擇和梯級任務確定方面就存在差異,對阿海、上虎跳峽電站壩址及庫容的認識與要求也不相同。
“這邊拖著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修編的經費遲遲不批,那邊把每個上報的水電項目都批了。”翁立達認為,流域綜合規劃的修編落後於水電開發規劃,導致看到利益的水電巨頭紛紛利用1990年“對生態問題考慮很少”的規劃版本,拼命開始水電開發的前期工作,不斷上報具體的電站項目,造成難以挽回的既定事實。
另一個無法回避的後果是,大量的投資浪費和一觸即發的“搶水大戰”。多年的統計資料顯示,長江年徑流量正在不斷減小。目前維持在每秒9600立方米至10000立方米之間,且年內分配不均勻,七成以上的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9月,而到三峽蓄水期的10月,整個長江徑流量只有400多億立方米。
按照要求,蓄水期間,三峽要在15000立方米/秒的基礎上下洩8000立方米/秒的流量,留下7000立方米/秒,這意味著10月份三峽留下的水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加上三峽的調節庫容221.5億立方米,超過400億立方米。
換言之,10月份的長江水量只夠三峽一座水庫蓄水的需求,屆時,長江三峽及其上游(主要是金沙江流域)各水電巨頭爭搶水資源的狀況可想而知。專家預計,為保證各自的發電利益,這些巨型水電站可能爭相將蓄水時間提前。目前,三峽的蓄水日期已經提前至9月10日。
“這樣一來,就會增加防洪的風險。因為歷史上9月7日是發生過大洪水的;再有提早蓄水之後,大量的泥沙淤積問題又會非常明顯,無法回避。”翁立達介紹,根據目前長江水資源調度的總原則,保證發電利益的“電調”必須服從從防洪需要出發的“水調”(指在預計有防洪風險時,各水電站必須服從調度部門的統一調度,放棄部分發電利益,開閘放水)。但歷史上,曾發生多次因利益驅動,違抗調度,加劇洪災的案例。翁立達還擔心,即使沒有防洪問題,金沙江流域集群式的水電建設狂潮,將對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等地區造成無法預測的叠加影響,洞庭湖、鄱陽湖近年來持續的旱情可能更加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