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進入江西贛州龍南縣某礦區,眼前一片盡是光禿禿的山頭,偶爾能看到幾棵稀稀拉拉的小樹。崎嶇山路旁邊的河道,幾乎完全被流失的泥沙填平,在部分仍然有開採價值的廢棄礦山的山體上,星羅棋布布滿了白色的管子,一根一根地插進礦山的內部,就像滿身插滿輸液管奄奄一息等死的病人。
華夏時報報道,“這就是被稱作‘挖土搬山運動’的池浸和堆浸。”5月2日,在贛州稀土礦工作了15年的常務冉告訴記者。
據常務冉介紹,稀土開採的第一步就是把礦山上所有的植物全部鏟除後挖土浸泡,此類方法所到之處酸水橫流,被洗過一遍的礦山土質沙化,6年之內寸草不生。在贛州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的氣候環境下,裸露的廢棄礦山水土流失十分嚴重。
在過去的半個多月,記者先後走訪了贛縣、信豐、龍南、定南和全南等多個礦區,觸目之處,農田絕收、山林被毀、水庫死魚……贛州稀土造成的污染令人觸目驚心。
還好,這已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重視。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江西省政府已要求江西地區所有稀土生產分離型企業宣布停產。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也明確表示,將全面開展稀土等重點行業的環保核查。
污染觸目驚心
“你到了廢棄礦山和開採現場就知道治理有多難了!”常務冉說。
4月25日,常務冉冒雨帶記者來到龍南縣一個廢棄礦區綜合治理的示範點——龍南縣足洞稀土礦區縣礦四車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