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對於轉基因技術態度相當積極。據了解,巴西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連續4年呈現兩位數的同比增幅,增長率位居全球第一。2011年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030萬公頃,相比2010年增加了20%,目前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並成為為數不多的自主研發轉基因產品進入商業化生產的發展中國家。
這無疑讓中國政府感到不小的壓力。
2006年中國政府通過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確定為未來15年力爭取得突破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2007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種子行業裡最大的央企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並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靠上中化集團這棵大樹,曾讓外界對於中種集團在最炙手可熱的轉基因育種領域寄予厚望。
“我國有8000多家種子企業,做育種的不到100家,絕大多數只能稱之為銷售公司。”黎志康告訴記者,“中種集團可能是國內轉基因水稻育種研發能力最強的大型央企。”
據了解,中種集團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研發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於2009年12月獲得農業部首次發放的關於轉基因糧食作物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當時各方一致認為,轉基因水稻商品化種植應該是兩三年間的事。
然而轉基因水稻至今未被許可商業化生產。近日,中種集團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共同研製出全球首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聲稱將大幅提高種子真實性檢測準確性,提高育種效率。近年來,“原來一個品種平均8到10年的育種周期,現在只要3到5年就可完成。”
不久之前,中種集團立項投資50多億元建設國家級種子生命科技中心,採用基因等高技術手段,依靠商業化育種模式,加快育種進程。
記者日前聯繫中種集團戰略規劃部,詢問轉基因水稻商業化進展,工作人員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透露,不過該公職人員表示,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進程完全得看國家的政策許可,目前他們只是在做研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