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和平發展的深入,兩岸關係逐漸進入深水區,純經濟性、容易協商的議題越來越少,新議題的性質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以和政治完全分開,協商的難度也越來越高。例如:ECFA後續協商,文化交流協定,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問題,台灣與外國簽署協議問題,兩岸軍事互信問題,和平制度化問題等。在這種情況下,僅憑“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不足以建立更高程度的互信,也不足以承擔更高難度的議題協商,形勢的發展要求兩岸應該提升“92共識”的版本,即在“一中原則”上做出更為清晰一致的表述。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3月吳伯雄榮譽主席與胡錦濤總書記會晤時,適時作出了“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並非國與國關係而是特殊關係”的明確表示,並強調“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此舉顯然具有鞏固政治互信的現實意義,傳遞出國民黨當局希望兩岸關係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向前推進的重要信息,為馬英九第二任內深化兩岸各項合作、爭取更大突破開了好頭。相信這樣的舉措是大陸所歡迎的,已朝著兩岸“共表一中”邁出了重要步伐。
需要指出的是,“兩岸屬於一國兩區”雖然是國民黨當局的最新表述,卻並沒有什麼新意,而是“92共識”的應有之義,也符合兩岸各自的法律對領土主權的界定,只不過過去為了與大陸較勁,台灣刻意忽略了“92共識”中“兩岸同屬一中”的本質,突出了“各自口頭表述”的非重點,如今只是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而已。但民進黨和獨派勢力積非成是,對吳榮譽主席的言論大加撻伐,亂扣帽子,真不知讓人說什麼才好。筆者倒是替民進黨擔心,如果敗選檢討的結果仍是延續“一邊一國”和藍綠對抗、兩岸對抗的思維,恐怕會離兩岸關係的現實、離台灣的主流民意越來越遠。
小結
1992年以來的20年,對於兩岸關係來說,是艱難坎坷的20年,也是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的20年。有關各方都試圖為數十年的兩岸敵對糾結關係找到一個一攬子徹底解決的辦法,但在經歷了挫折教訓之後,人們最終發現兩岸關係錯綜複雜,暫時沒有任何一方有能力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問題。國共兩黨最先從猶如亂麻般的兩岸關係中找到了一個可以理順它的線頭,這就是“92共識”。
“92共識”雖不盡如人意,卻是在相當一段時間裏符合兩岸關係現況、能為兩岸所共同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唯有從“92共識”入手,兩岸關係才有可以和衷共濟、良性互動的支點,才有逐步乃至最終解決問題的希望。認清這一點並小心呵護之,對於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不斷克難前行至關重要。
回顧20年來的歷程可知,兩岸關係在這個階段走過了一個不規則的駝形路線,即兩頭高中間低。但開頭的高是不穩定的、時好時壞的,顯示兩岸互動正處於探索的過程中;中間的低是島內政治變遷和兩岸發展落差的必然反應,也是兩岸互動必須面對的現實;後面的高則顯示兩岸經過摸索和經驗教訓的積累,已初步找到一條符合兩岸關係特點的和平發展雙贏之路,表明國共兩黨對兩岸關係發展規律的認識逐步深化。這是20年歷程留給兩岸最彌足寶貴的資產。
國共兩黨對兩岸關係發展規律的認識深化,主要表現在都認識到:兩岸應“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審視世界發展潮流,看清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以堅持“92共識”作為重要基礎,以為兩岸同胞謀福祉作為根本歸宿,以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作為有效途徑,以開展平等協商作為必由之路;秉持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共創未來的宗旨,以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循序漸進的順序,累積誠意、善意和互信,逐步構建和平發展的框架。(注26)這些與其說是對“92共識”的弘揚光大,毋寧說是對其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
2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表明,能否積極對待“92共識”,歸根結底取決於是否真心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曾經說過,“兩岸關係最大的問題不在政策,而在態度”,“有沒有92共識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心態,沒有92共識也可以協商”。(注27)筆者深以此言為是。換言之,如果真正認識到兩岸關係對台灣十分重要,真心想發展兩岸關係,即使沒有“92共識”,也會努力嘗試推動建立一個共識,至少應從不挑戰大陸最堅持的“一中原則”做起;反之,如果認為兩岸和平的價值低於“台獨”的價值,即使有共識也會視若無睹,甚至將其推翻。民進黨對待“92共識”的態度就是其對待兩岸關係態度的縮影。
令兩岸同胞都感到振奮的是,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和平發展路線已經結出可喜的果實,“92共識”已經深入人心,並且在年初島內大選中經受了嚴格檢驗。選後,民進黨不再說沒有“92共識”了,並且開始反省其無法取信於民的兩岸政策,這無論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1.14”選舉的結果維護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為確保今後4年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繼續前進,爭取到了寶貴的時機。兩岸應抓住機遇,力爭在“92共識”升級版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如此才有可能使和平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普羅大眾,使和平發展的路線不再因島內政黨競爭而有改變之虞,進而達成兩岸雙贏的目標。
但另一方面必須看到,國民黨在“1.14”選舉的勝利不代表“92共識”已堅不可撼,也不代表未來4年兩岸關係會一帆風順;民進黨的路線政策調整沒那麼容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對此,人們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注1)蔡英文籲在互動中瞭解大陸,www.fjsen.com,東南網2012年2月23日訊;蘇貞昌提兩岸新論述,東南網2012年4月12日訊;陳菊談兩岸交流,《聯合報》2012年4月17日。
(注2)“‘吳胡會’的三大重要意義”,http://www.cdnews.com.tw,《中央網路報》2012-03-24。
(注3)“張榮恭:國共首度共同確認兩岸同屬一中”,中評社台北2012年3月24日電。
(注4)劉墨、肖之光:《1992年兩會達成共識始末》,大陸《兩岸關係》雜誌1999年第9期。
(注5)指1994年3月31日在浙江省千島湖發生的一起特大搶劫殺人縱火案,24名台灣同胞,8名大陸同胞在事件中遇害。
(注6)指1994年4月台《自立晚報》刊登的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對話錄《孤島的痛苦--生為台灣人的悲哀》一文,談話內容涉及台的地位、前途以及兩岸關係等。
(注7)原話是:“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路線,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
(注8)“總統府:陳水扁曾承認九二共識”,台灣中央社2011-09-08。
(注9)“陳水扁炮製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協定’”,www.chinataiwan.org,中國台灣網2004-02-03。
(注10)馬英九談“九二共識”,見“陳文茜:陳水扁欲承認九二共識遭蔡英文否決”,鳳凰衛視2011年12月21日。
(注11)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受權聲明,新華社北京2000年5月20日電。
(注12)《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會談新聞公報》,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photo/1102...2012-04-11。
(注13)蔡英文:《強化台灣凝聚共識》,《自立晚報》2011年8月23日。
(注14)李忠傑:《從鄧小平到江澤民關於三大任務的戰略思想》,大陸《新視野》2001年第2期。
(注15)“海峽兩岸均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新華社北京2000年11月29日電。
(注16)“新聞資料:海協會與海基會”,news.cctv.com/china,新華網北京2009年4月24日電。
(注17)《台灣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組織章程》,www.people.com.cn,人民網2001年11月21日。
(注18)《國家統一綱領》,引自zh.wikipedia.org/wiki2012-02-16。
(注19)陳雲林紀念汪辜會談十周年專文,《人民日報》2003年4月26日。
(注20)《反分裂國家法》,新華社2005年3月15日電。
(注21)《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見《中華民國六法全書》。
(注22)《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會談新聞公報》,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photo/1102...2012-04-11。
(注23)“國台辦:台灣當局所謂‘2005年共識’肆意歪曲事實”,www.china.com.cn/news/2008-02/27/content。
(注24)“國台辦回應呂秀蓮推動‘96共識’取代‘九二共識’”,www.china.com.cn,中國網2010-03-3110:30。
(注25)胡錦濤與連戰會談新聞公報,news.xinhuanet.com/tw,新華網北京2005年4月29日電。
(注26)見2005年以來胡錦濤、賈慶林、連戰、吳伯雄、馬英九等國共領導人就兩岸關係發表的談話。
(注27)“謝長廷宣稱:大陸‘無有’兩岸才能入‘無間’”,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台海網2007年6月12日;“謝長廷:2008若當選將努力推動兩岸協商對話”,鳳凰衛視2007年6月12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7月號,總第17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