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吃空餉”現象猶如水中的葫蘆,這邊按下去,那邊又浮起來,層出不窮的曝光,讓公眾在“羨慕嫉妒恨”的同時,也很想大喝一聲:“吃空餉”的根子在哪裡?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查處“吃空餉”難在兩點:其一,人員編制不透明是根源性因素;其二,監管程序存在漏洞。涉事單位自查曝光,相當於自揭傷疤,所以會虛報或隱瞞。其言外之意,有人“吃空餉”,都是機關單位包庇“惹的禍”。
但我認為,“吃空餉”的板子不能打在“單位”身上,其根子在於某個或若干有決策權的領導在為吃空餉“打掩護”,板子該打這些人的屁股。
查清“吃空餉”的根源在哪,不僅有利於釐清責任,關鍵還在於“對症下藥”,從根子上鏟除“吃空餉”的土壤。
“吃空餉”現象不是簡單的人員編制不規範的問題,而是變相的以權謀私。“吃空餉”已經成為財政資金的流失黑洞。但是,令人蹊蹺的是,在機關、事業單位,崗位是規定的,人員編制是法定的,有人長期不上班“吃空餉”,一吃就是5年、10年甚至更長,恐怕沒有哪個領導不知情。明明知道,既不主動“清理門戶”,又不“舉報”,明擺著是知情不報。不管什麼原因,實質都是一種“權力庇護”。既然庇護某些人年年月月“吃空餉”,騙取國家財政錢,那麼,理所當然要被問責:既追究“吃空餉”者,也要追究庇護者,沒有兩者的合謀,“吃空餉”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