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東方網刊載作者陳雲發的評論文章指出,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後,主流媒體(報紙、電視)按捺不住興奮,發出一片歡呼聲,一些評論家也為此激動不已,這種情況,早就在預料之中,因為中國數百來,寫小說的人何止千千萬萬,從羅貫中、施耐庵、曹雪芹、吳敬梓到魯迅、茅盾、老舍、巴金、金庸,誰的作品能給傲慢的西方文化界看中並獲大獎?當年老舍、巴金、金庸曾被認為可以去爭諾獎的中國實力派人物,但都未成功。現在山東作家莫言破了諾獎對中國人的堅冰,中國人引為光榮、自豪,是很自然的事。
雖然主流媒體不惜篇幅渲染莫言獲獎的勝利,但中國的某些群體似乎並不買賬,尤其是在網絡上“雜音”不斷,有的認為莫言獲獎不夠格而金庸夠,有的認為莫言專寫中國陰暗面才被諾獎看中,有的認為莫言是“體制內”作家與諾獎宗旨不符,有的非議莫言“奉命”(?)抄寫參加《講話》,還有的更拿莫言有關約魚島表態說事,種種不和諧之音,頗令人驚愕、意外,難道這些人成心與莫言過不去?抑或是狐狸的酸葡萄心態?
倒是莫言先生自己比較清醒,認為他的“諾獎熱”一個月就會冷下來,也希望早點冷下來。不過,已成為中國作家“一哥”的莫言,想安靜、想冷下來恐怕亦不易,因為由“諾獎熱”催生的續後效應“莫言熱”、“真言作品熱”、“莫言的聖化熱”等,還剛剛開始哩,遼有頭上的桂冠加冕在等著,在以後的日子裡,他的新聞效應、社會活動、市場開發、乃至政壇的青睞,事實上還沒有展開呢,對此,莫言先生能真正淡定嗎?不說別的,近日山東當地已決定重建莫言文學館,就夠他今後忙一壺的。莫言今後將成為“忙人”、“熱人”、“偉人”,這是肯定無疑的。
有人對莫言獲獎引出“雜音”感到痛心和不屑,這是“莫言迷”的心態,無可非議。說實在的,“泥腿子”出身的莫言登上世界文學的象牙塔尖不容易,莫言獲獎,是大喜事,有相當於750萬元人民幣的進賬,有什麼不好呢?所以,對莫言獲獎的天大喜事,大家還是應該表示祝賀。儘管人們可以有不喜歡莫言作品的自由。不過,對那些因莫言獲獎而發出“雜音”的人,我們也不妨寬容,不必太當一回事。更深一層看,這正說明了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社會,在言論自由上確實已實現了多元化,莫言不是神,他的作品不是法律,不是聖經,是一種藝術商品,是可以允許人家接受或不接受、允許贊頌或批評的;莫言是人,有七情六欲,人家對他議論一下,說明大家關注他,這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