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增長“保十”難
單看9月的外貿數據,轉好的跡象比較明顯。
據海關統計,9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9.9%,超出市場預期的5.5%,遠高於8月2.7%的增幅;當月中國進口增2.4%,也扭轉了8月進口額同比下滑2.6%的頽勢,好於預期。
外貿數據“小陽春”之下,一些貿易專家預測,四季度將迎來全年出口拐點,從而走出七八月低谷徘徊的行情。
一方面美國經濟復甦顯現,9月中國對美國以及香港的出口增速上升至5.5%和31.7%,高於上月的3%和27.1%;另一方面“穩外貿”政策發力有一定滯後期,四季度政策效應將逐步顯現,加之聖誕節集中訂貨刺激,出口曲線將在四季度出現抬升趨勢。
但從記者採訪到的參展企業來看,他們擔憂9月數據是特殊緣由促就的曇花一現,今年最後三個月的外貿形勢還是很嚴峻,“年底之前仍是乍暖還寒”。
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王受文也向記者表示,難以憑借一個月的數據判斷趨勢。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6.2%,儘管增幅比往年降低,但放眼全球,比其他貿易大國的增幅還是要高。“我們不單純追求數量、增幅達到多少,而是要在全球貿易額縮水的情況下保份額。”王受文說。
王受文分析指出,9月外貿數據小反彈,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加之10月“雙節”假期長,港口提前發貨導致出口較為集中,但中國出口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形勢並不樂觀。
今年4月廣州春季廣交會前夕,國務院有關領導曾在外貿調研會上強調,希望外貿系統千方百計保證外貿增長10%。在外界看來,相比去年20%以上的增長率,這已算是保守的目標。
但因外需不振、人民幣恢復升值、綜合成本加速上漲等諸多因素叠加,中國今年外貿形勢嚴峻程度出乎預料。前九個月實際進出口增長只有6.2%,相距10%的目標甚遠。除非四季度外貿增長近20%,否則多數貿易界人士預測,10%的增長目標可能難以實現。
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鬆祚對記者說,全年中國外貿增長率可能很難超過7%。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鴻也表示,年初預測全年外貿增速是15%,現在估計增長率只能達到預期的一半。
秋季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劉建軍在10月14日表示,美聯儲祭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可能推動人民幣升值預期,大宗商品市場震蕩加劇,對備受期待的中國四季度出口“無疑是雪上加霜”。
實際上,受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及國內企業投資不足等因素影響,四季度進口增長率亦難大幅增長。
9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製造業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表明製造業原材料庫存還處於消化階段,未來一段時間,原油、鋼材、鐵礦石進口可能會進一步下滑。
與此相呼應,9月13日,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BDI)跌至661點,再創金融危機跌至663點以來的新低。BDI指數反映了鋼材、紙漿、穀物、煤、礦砂等散裝工業原物料海運即期運費變動情況。中國是國際大宗商品的重要買家,一直以來,BDI指數因與經濟及貿易之間的緊密聯繫而被譽為指示經濟的“測溫計”。
10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環比上漲0.1%。這意味著出口型製造企業利潤空間更加微薄。
微薄的利潤使珠三角、長三角一些中小出口企業不得不放棄部分訂單,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料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僅4.8%,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進出口下降11.6%。
周德文表示,今年持續惡化的外貿形勢影響面較大,已經從中小企業向大中型企業傳導。日前浙江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發布的上半年調研報告顯示,今年1月-5月,浙江工業大型、中型和小微企業利潤分別下降了23.8%、18.3%和14.3%。僅溫州一地,60.43%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現減產、停產。
記者採訪的多位貿易專家預測,全年外貿增長降至個位數幾成定局。商務部官員亦強調,不追求增長率達到多少,“保市場份額比保出口增長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