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1945年的平安夜,貝雅特.西洛塔(Beate Sirota)抵達東京郊外的厚木機場,在戰爭期間遭到猛烈轟炸的東京當時一片廢墟。精神飽滿、老成練達的西洛塔當時22歲,是一名歸化的美國公民,生於維也納、在日本長大,父母是烏克蘭人。她在近6年後“回家”,成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Douglas MacArthur)的首名女性文職幕僚。
兩個月後,西洛塔加入麥克阿瑟設立的起草委員會,重修《日本國憲法》(Constitution of Japan)。這是《波茨坦公告》(Potsdam Declaration)中隱含的要求,也是對戰爭厭煩的多數日本民眾的渴望——許多日本人相信,1890年的《明治憲法》(Meiji Constitution)是他們國家魯莽且災難性的軍國主義的根源之一。
紐約時報中文網刊登日本廣島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的高級顧問納斯裡娜.阿齊米(Nassrine Azimi)的評論文章稱,一開始,美國人並沒有打算主導起草憲法的努力。不過,日本政府的兩次嘗試都可悲地失敗了。保守派精英對現有的文本進行小修小補;而《每日新聞》(Mainichi)發現的一份草案成為大眾的笑柄。速度至關重要:其他一些戰勝國,尤其是蘇聯,熱衷於從憲法上廢除日本的皇權制度。而麥克阿瑟認為,此舉可能導致混亂。
因此,麥克阿瑟求助於司令部的政府部門。在盟軍占領的最初幾個月裡,這裡的幕僚有許多是羅斯福新政時期的年輕理想主義者和知識分子。西洛塔是民權小組委員會成員,對1946年2月那狂熱的一周有著生動的記憶。當時,她對東京的熟悉、戰爭年代磨練的研究技巧和流利的日語被證明是無價之寶。
她征用了一輛吉普車,跑遍東京殘存的圖書館,搜集各種憲法文本,包括魏瑪共和國、法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蘇聯的憲法,當然還有《美國憲法》(U.S. Constitution)和《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她常常引用作家山下清泉(James Miki)的話說,日本憲法是用“歷史的智慧”寫就的。
這一憲法如今受到了挑戰。周日,日本選民將又一次前往投票站(本文最初發表於2012年12月15日——編注)。他們將決定多麼嚴厲地懲罰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該黨執政三年期間經濟表現糟糕,而2011年3月發生的災難性的地震、海嘯和福島核事故,加劇了日本經濟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