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穩增長”民資仍不可或缺。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前10個月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9.2%;私營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7%。二者利潤增幅的一降一升,反映出在當前經濟回落的環境下,民間資本的表現搶眼,民間資本對市場規律的把握和靈活性的優勢再次顯現。此外,私營企業實現利潤與國有企業實現利潤額度相當,反映出民間資本在拉動國內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在上升。
民間資本是“用腳投票”,其活躍程度直接影響我國實體經濟內生動力的強弱。我國經濟增長不能僅靠外部刺激,更主要的是實現自主增長。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既為遊離於實體經濟之外或者閑置的民間資本找到更多的投資渠道,同時也緩解了政府投資面臨的一些建設項目資金不足的問題,在發揮民間資本拉動投資增長的同時兼顧投資結構的改善。
民間資本加速進入壟斷行業,也將刺激國有企業“危機感”的提升,在行業形成“鯰魚效應”,促進行業整體競爭力和活力的增強,有助於我國實體經濟的企穩回升。
深層原因是政府權力壟斷真正“進門”需體製改革跟進
以往經驗表明,由於長期存在的體製性因素,僅靠相關政策的支持難以真正吸引民資的進入。
民間資本難以進入壟斷行業的深層次原因仍在於政府職能沒有切實轉變。“政府仍然管了不該管的事”。目前,仍有相當大部分的資源配置權力掌控在政府及其部門手裡,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還受到相當程度的抑製。
雖然政府方面表示要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但在實際操作中,更多的是把資源讓給了國有企業。許多國企正是憑借國家給予的大量資金,利用當前時機肆意擴張,在鋼鐵、房地產、航空、能源、水務等一係列領域空前壓縮民間資本的空間。
民間投資全面放開,要真正全面放開行政審批經營環境,保障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平等的待遇。一些專家建議,要從相關法律的完善入手,在法律、政策、資源、市場進入等各方面一視同仁,取消無形中存在的對民營資本的歧視,消除民間資本對未來盈利的擔憂,降低民營企業的稅負。此外,壟斷行業的開放不僅僅是吸引民間資本入股。
對於民營企業來講,進門之前要充分考慮到資金、技術、人才等問題,同時轉變觀念,“進入”並不等於完全控股,可以採取很多方式進入壟斷行業。
全國政協經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認為應避免警惕經濟“脫實就虛”現象,支持實體民營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最終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