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給總理講清楚“地票”
《中國經濟周刊》:重慶的“地票”是如何實現城鄉之間的資源流轉的?
黃奇帆:2008年底,我們打算進行一種大膽的嘗試,創設一種將農村用地指標轉移到城市使用的交易品,也就是“地票”,主要指包括農村宅基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農村公共設施和農村公益事業用地等閑置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經過複墾並經土地管理部門嚴格驗收後,產生的建設用地指標。
“地票”交易制度是“先造地後用地”,農村閑置土地資源依法有序退出,先把農村建設用地轉化成耕地之後,才在城市新增建設用地,對耕地的保護力度更大、保護效果更好。同時,“地票”交易制度創新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城鎮化和工業化加速期,城市建設用地緊張的矛盾,而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總量不減少。
過去近4年,“地票”為城市建設換得11.1萬畝建設用地指標,且為“三農”建設籌集到了200多億元建設資金。
《中國經濟周刊》:土地資源流轉的過程中,如何保證守住耕地紅線?如何保證農民的權益得到保障?
黃奇帆:“地票”的範圍是有限度的,是農村閑置的建設性土地,在鄉鎮政府的領導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帶動下,農民自願的前提下,把它複墾為耕地。如果複墾出1000畝耕地,產生1000畝“地票”,到土地交易所去掛牌交易,按照20萬每畝的價格,就是2億,房產商出了這2億,按土地利用規劃,就可以到城郊結合部取得1000畝用地的優先權。先複耕,再徵地,這是我們這個機制的剛性操作的底線。城鄉土地這樣增減相掛鈎,我現在就有把握說,10年以後,重慶3400萬畝耕地保證一畝不少。
現在,一般農村閑置下來的住房,即使房子造得再好,一兩百平方米的房子也只能賣10萬、5萬,離城市幾百公里遠的山溝溝,住房怎麼也賣不出什麼好價錢。但是“地票”卻能使農民的地價大幅增值,農民拿到這個錢,可以在城市裡租房或者去公租房居住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對農村致富和增加財產性收入都有好處。
我們的“地票”交易制度是利用級差地租原理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的思路,並設立農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價款扣除成本後,85%直補農民,15%歸集體。目前,重慶已經累計交易“地票”11萬畝、反哺“三農”22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