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曹文宣也一直在思考10年禁漁後長江漁民的未來。“就是不禁漁,漁民們的生活也難以為繼了。”根據曹文宣的調研,隨著長江經濟魚類資源的下降,專業漁民生活狀況每況愈下,入不敷出,另謀出路已經成為主要現象。
記者走訪宜昌、萬州等地時也發現,全職捕魚的專業漁民已非常少見,他們大多在汛期時出江打魚,其他時間都在岸上找零工,然而由於國家會適當給予生活補貼和漁船油價補貼,大部門漁民沒有放棄捕撈許可證並長期在江上生活。
“在宜昌登記的2245條漁船中,常年作業的漁船不到30%,間斷性作業的漁船約占50%,很多漁民整年都不捕撈了,因為捕魚已經無法滿足漁民的基本生活要求。”
在曹文宣看來,目前實施的禁漁補貼存在很多問題,“很多是冒領的,辦一個捕撈證,就去領補貼。還有的去搞一條船,根本不撈魚,就拿幾十萬補貼。”曹文宣算了一筆賬,全江禁漁10年,不但魚類物種資源保護下來,還可以大量減少涉漁開支,“每年休漁三個月漁民的生活補貼2000萬元,人工放流資金僅2010年就約2.5億元,漁船油費補貼1.45億元,禁漁10年共計可節約41.5億元。”
“‘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水庫的水位要從157米抬高到170米,抬高13米,就移民了18萬人。現在,全江的漁民加起來還不到15萬人,你為什麼不能解決?”曹文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