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貿易摩擦暴露了中歐貿易這枚“硬幣”的另一面:中歐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但絕對不是最理想的雙邊關係。為了推動中歐關係實現新的飛躍,中歐雙方顯然還需要開辟更多合作領域。
格羅斯說:“除了經貿往來,中歐雙方都在維護世界穩定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然而,中國維護世界的穩定,是因為它是一個不斷強大的國家,而歐洲卻在逐漸衰落,因此,中歐雙邊關係很可能會因此走下坡路。”
衰落的歐洲更歡迎強大的中國
出現摩擦、需要溝通,找對人是關鍵。
梅兆榮曾表示,在聯盟有共同貿易政策的問題上,應當與歐盟委員會打交道,但涉及各成員國自主決定的問題,必須同有關成員國打交道。因此,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推進,很多人認為,應該把中歐關係的重心放在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上,而非中國和歐盟各個成員國的關係上。
格羅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機構還不足以處理中歐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歐盟中實力較強的成員國(如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都在對華交往中各有所需。”
長久以來,德國是歐洲一體化的主要支持者,是歐盟國家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中德貿易相當於中國同英、法、意三國貿易的總和,德國在中歐關係中無疑占有突出地位。對於歐洲一體化中的德國角色,很多歐洲人擔心,歐洲正在變為“德國的歐洲”。
對此,格羅斯表示,“德國的歐洲”不會出現,德國太小,也沒有主導歐盟的意圖。但是,一些所謂的“德國的建議”(強有力的財政政策和價格穩定機制)倒是被歐盟所接受,這並不是因為它們姓“德”,而是這些措施能長期奏效。
對於歐洲一體化,格羅斯認為將是一個漫長的進程。
“歐盟成員國還沒有意識到,他們作為一個個單獨的個體,對中國並不重要;放權給歐盟以形成一個有分量的實體,歐盟成員國各自的官僚系統和政治精英又不願意。然而,未來成為中國重要夥伴的一定是歐盟,而非各成員國。除了貿易和簽證政策這兩個例外。”
格羅斯認為:“歐洲一體化的緩慢進程需要幾十年才能有所進展,但是一旦有所進步,它就不會倒退,它將主宰整個歐洲的命運,包括其整個經濟和民族的命運。歐洲已經接受了雄風不再、逐漸衰落的事實,相對正處於強盛階段的美國,歐洲更願意接受一個日漸強大的中國。當然,美國將來也逃不過像歐洲一樣衰落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