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一線官兵還是總部首長,對於目前狙擊作戰的發展障礙都有清晰認識:編制不到位,外軍的狙擊手很多都三四十歲,心智成熟,我軍需要士官制度配合,以留住人才;武器裝備需切合實戰需要,並成為系統,除了“10狙”、“88狙”,還應有由點及面的裝備組合;訓練模式和評價標準也急需健全。
在紅土丘陵上槍聲熱烈的狙擊作戰演示之後,來自總參、總後、總裝及院校、部隊的相關人員就上述問題展開研討。
可以探測超聲波的“耳朵”單兵狙擊手定位系統,無人機定點清除,可迅速探測、分析來襲子彈方位並還擊的遙控武器站⋯⋯已經出現在戰場上的諸多反狙擊裝備,讓狙擊手面臨挑戰,須精細打磨技術戰術。
“我們最大的挑戰還是觀念和素質。”張大勇說。
強化狙擊手訓練的大背景,是陸軍的特戰化轉型。人們發現,很多軍區原有的團級特戰大隊,都悄然升格為特戰旅。
張大勇告訴記者,靈巧陸軍、火力陸軍、飛行陸軍,關於陸軍建設轉型的探討正是熱點,特戰化已成共識。提高特種作戰力量的比例,將寫入作戰條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