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不是靶場
來自蘭州軍區47集團軍的中尉謝紹璞,兩年前曾參加過在廣西鹿寨舉行的全軍狙擊手骨幹集訓。他記得,那次集訓和今年一樣,也邀請了幾名外軍特種作戰學院的教員。當時從100餘人中選出12名參加外軍教員的15天強化訓練,他也在其中。他們嘗試了外教帶來的多種外軍常用的狙擊槍械,大多是第一次接觸,“很過癮”。
而今年,外教沒講射擊,重點講戰術技能,突出實戰。
戴春年說,外教授課內容很實在,注重細節,比如講反追蹤,細到清除腳印、清理可能遺落的偽裝衣上的布條。“咱們參加外軍的狙擊手比武,經常拿好成績,但大多還是側重射擊本身。狙擊作戰最終要注重實戰,比如心理因素。外軍教員這次帶來了一些視頻資料,包括爆炸現場、傷者救護等血腥場面,讓有些戰士很受刺激。”
謝紹璞說,這次集訓,在科目設置上強調狙擊手的組織能力,比如擬定行動方案,需要加入戰術思想;注重團結協作,以前集訓是以個人為單位,現在是狙擊小組;以前實彈射擊是整百米距離,現在有零有整,比如178米、196米;科目更加系統,並且加入了反偽裝、反狙擊等內容,有些訓練科目以小組對抗的方式完成。
來自海軍陸戰隊的上尉王積偉遇上了熟人。2012年夏天,他經過層層選拔,成為赴外軍特種作戰學院培訓的16人之一。中國軍人第一次在國際狙擊手訓練營與美、法、德等20多個國家的狙擊手並肩受訓。那次給他們“震撼教育”的外軍教員,今年受邀來到集訓地,而他們16人中有3人,此次也作為“小教員”參與集訓的課程設計和組織。
攜帶全套裝備,200米衝刺,300米跑,圍著一堆物品跑3圈,再低姿匍匐,最後進入一個彌漫著催淚瓦斯的房間。一支筆一張紙,寫下剛剛看到的東西、形狀、位置。一次訓練就考驗了體能、承受力、觀察力等多重素質——去年在國外上過的觀察與搜索訓練課,讓小教員們記憶猶新。
近年來狙擊手的作用不僅未有下降,還在上升,美軍、俄軍都在加速狙擊手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