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繼續補強經濟發展“短板”
政策原文
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傾斜。全年“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媒體解讀
我國提高經濟發展包容性的重要內涵就是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對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進行傾斜支持。《金融時報》認為,“三農”由於行業的弱質性,目前還難以通過股票、債券等進行直接融資,而大量小微企業融資還只能依托於銀行貸款甚至是民間融資。因此,銀行對這兩個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效和質量。
《證券時報》也指出,金融機構包括信貸和非信貸資源的配置,要更加向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和戰略新興產業、小微企業、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項目傾斜。其中,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涉及民生,戰略新興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則事關轉型,信貸政策的選擇最終還是落地到這些地方。
新華社文章稱,此次明確提出“兩個不低於”,有望進一步發揮信貸資金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的推動效應。文章還認為,貸款難、貸款貴依然困擾著“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改善“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仍須繼續發力。
三、支持企業“走出去”用活外儲
政策原文
支持企業“走出去”。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托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推進個人對外直接投資試點工作。
媒體解讀
《中國證券報》文章指出,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已成立委托貸款辦公室,支持企業“走出去”。業內人士稱,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外匯儲備對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未起到太大作用。金融業國際競爭力低下,則難以有效配置國際資產,這是我國的一大軟肋,希望外匯儲備委托貸款平台能改變這種狀況。
《上海證券報》文章指出,從目前各地試點看,個人海外直投仍需不斷嘗試。據悉,央行此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是:先貿易,後直接投資,再金融投資。
專家分析
溫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陳健曾表示:“與其讓這些資金遊離於境外投資管理和統計之外,擾亂正常的外匯管理秩序,不如建立規範化的個人境外直接投資渠道。”
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爭取今年啟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將在國務院批準的前提下“盡量先做一兩筆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