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險“補血”實體經濟需加大補貼
政策原文
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推廣涉農新險種,試辦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
媒體解讀
對於保險業如何支持實體經濟,《上海證券報》認為,保險不但具有經濟補償功能,而且還具有資金融通功能。但是,險種多為政策性微利險種,配套補貼政策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些保險業務的發展。如何讓保險在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過程中充分發揮保障作用,仍然有賴於相關配套政策的扶持。
文章呼籲,在原有的財政補貼基礎上,仍然需要加大配套補貼政策、擴大政策支持面。如針對某些險種,除之前的國家政策補貼之外,可以再增加地方財政補貼政策,與此同時,讓承保的保險公司享有一定的稅優政策。這樣既有利於鼓勵企業及個人投保,又能調動保險公司的積極性,真正為實體經濟安上“保險絲”。
專家分析
在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朱俊生教授看來,作為金融係統之一的保險行業,充分發揮保險所具有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等功能,服務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既責無旁貸,又義不容辭。與其他行業所不同的是,保險具有經濟補償的“補血”功能,是對被保險人在風險發生後進行的經濟補償或給付。有了保險保障功能,實體經濟一旦遇到不幸事故和災害損失,就可以及時得到保險公司的經濟補償。
七、草根經濟呼喚草根金融
政策原文
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進一步發揮民間資本在村鎮銀行改革發展中的作用。
媒體解讀
《中國證券報》分析指出,長期以來,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步伐緩慢,大部分金融機構仍以國有資本為主導。這不僅不利於民間資本的健康發展,也給我國金融業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通過近些年的發展,民間資本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已經具備了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目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和能力,也是我國金融業繼續發展的動力和金融改革的內在要求。
|